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热点评论>正文

北青报:培训机构软文击中教育素养软肋

时间:2018-03-27 11:38:21    来源:北京青年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要么绝育,要么一条军备竞赛的道路走到黑。”这是一篇网文《寒门真的应该绝育》中的结论。在这篇充满阶级、军火、军备竞赛、阶级世代、阶级远征等词语的网文中,既有夸大的家庭差距、学校差距,也有未来的发展差距。细读此文可以发现,这其实是一篇培训机构软文,夹带着对培训机构的宣传。像这样通过软文宣传课外培训机构、制造家长焦虑情绪,来达到自身谋利目标的煽动檄文在社会上比比皆是。(3月26日《中国青年报》)

  这是一个鸡汤盛行的年代,特别是与教育有关的鸡汤,真是“鸡汤熏得众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但很少有人知道,鸡汤有毒,很多教育鸡汤其实都是软文。

  有关教育减负的话题,引发了,的关注。实现真正的教育减负,需要而不止于教育部门作出努力。社会上存在十分严重的教育恐慌心理,在“剧场效应”下,很多家长生怕别人补自己不补,希望自己补别人不补,一头扎进培训机构的怀抱。

  重视教育永远都不会错,但在恐慌心理下,很有可能步入极端,过犹不及。教育恐慌心理是如何形成的?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不可否认,很多教育鸡汤特别是教育软文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正如媒体发现的,这些软文有的以亲历形式,有的通过杜撰的“权威人士”之口,有的夸大一些现象,总之都是为了培训机构的商业利益。值得引起重视的是,有些软文直接宣传培训机构,也有不少软文着眼整个产业,而不是某家培训机构,这类软文具有很大迷惑性。很难说培训机构软文制造了教育恐慌,但不能否认的是,培训机构软文助长甚至煽动了教育恐慌。而整个社会,对于机构软文缺乏应有的重视。

  有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培训机构对于教育的意义在哪里,到底有什么好处?这其实是一个专业话题,但很少听到对这个话题真正深入的科学的讨论,甚至教育部门都在有意无意中忽视,剩下的几乎全是培训机构单方面的宣传。在培训机构制造的幻境和假象下,有很多家长中招。但事实上,最终培训起到了什么效果,也是天知地知的事。

  一个饶有意思的细节,每年高考结束后,媒体都会关注一些高分学生。这些高分学生在介绍学习经验时,很少有人会把成功归结为培训机构。就观察来看,很多优秀的孩子其实并没有上培训机构,即便上了也没有认可培训的作用。有专业人士介绍,现在高年级学生学习本就十分紧张,精力十分有限,认真学了一周没用,仅仅上了一堂培训课就起到作用了?在现实中,很多学习不好的孩子拼命参加校外培训,花了大把的钱学习还是不好。

  培训机构软文击中教育素养软肋。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教育素养的话题引起了广泛的共鸣。提升整个社会尤其是父母的“教育素养”,已然成为当下最迫切的事情之一。对于很多家长来说,不知道什么是好的教育,不知道什么才是好的评价体系;即便在分数这条路上,也是“病急乱投医”。这里,不是完全否认培训机构的作用,而是想要指出,必须从专业科学的角度归结出培训机构到底有什么功能,能够发挥什么功能,而不是只有培训机构一家之言。

  现在,很多人对于教育的认识主要来自于培训机构软文。培训机构会炮制出什么软文,形成怎样的教育素养,是可想而知的。提升教育素养不能依赖培训机构软文,教育部门在抓好教育的同时,应该把提升全社会的教育素养放在重要位置。特别是当下,很有必要对培训机构的功能和作用作出专业和科学的研究,不能再让家长“一言不合就补课”。





注: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