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市、批发市场,一旦发现含有禁用兽药成分的水产品,在处罚商户、供货商的同时,也要严格处罚市场管理者,以此倒逼市场管理者对不合格水产品说“不”
据新华网报道,近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召开发布会通报了2017年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根据通报,抽检平均合格率达97.6%,呈现出“稳中向好”的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在2017年总局抽检的不合格食品中,水产品成为食品安全的“重灾区”,不合格水产品超九成兽药超标。
孔雀石绿、氯霉素等药物有致癌、致畸等副作用,所以早在2002年就被有关部门列为禁用兽药,按规定不得在所有食用动物中使用。然而,超过九成的不合格水产品却被检出国家规定不得使用或不得检出的药物,可以说相当一部分的水产品成了兽药食品。
绝大多数消费者显然无法检验水产品质量,极有可能已食用含有禁用兽药的水产品。不让消费者吃到兽药食品,一方面要寄希望于养殖户有良知,不能为了自己赚钱就无视消费者健康,另一方面,需要各级监管部门对于水产品,进行从饲养、销售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
养殖户滥用兽药,是为了给饲养的水产品防病、治病,即为了经济利益违规操作。之前,有养殖户就表示不吃自己养的鱼。可见,养殖户是明知故犯,如此寄望于养殖户迅速恢复良知不太现实,,可指望的就是相关监管部门尽职尽责,当好水产品安全的守护者。
尽管2017年水产制品的整体抽检合格率为98.1%,略高于当年食品总体合格率97.6%,但不合格水产品里超九成在滥用兽药,这说明在治理滥用兽药方面的努力还不够。究竟应从销售源头进行治理,还是对饲养过程全程监管,抑或是对多个环节齐抓共管,值得思考。
孔雀石绿等药物也是一种工业原料,在市场上很容易买到,那么从销售源头治理就不太现实。饲养过程能否实现全程监管呢?据悉,目前整个水产品养殖业集中度低、分散管理,这意味着在饲养环节也很难有所作为。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拿兽药超标的水产品没有办法。
不管养殖户如何滥用兽药,水产品最终都要进入流通环节,有的进入商场超市,有的进入水产品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如果监管部门从批发、零售环节入手,严把水产品质量关,估计养殖户就不敢滥用兽药了,一则怕自己被查出来后被追责;二则担心自己的产品卖不出去。
2016年,一场活鱼下架风波,曾引发各地监管部门对滥用兽药的水产品进行“围剿”,确实也收到一定成效。去年一些地方也开展过专项整治行动。遗憾的是,从食药监总局公布的全年抽检结果来看,虽然治理没有止步,但“漏网之鱼”仍不在少数。
笔者认为,在监管的过程中,必须强化批发市场、零售市场的管理责任。比如说,在超市、批发市场,一旦发现含有禁用兽药成分的水产品,在处罚商户、供货商的同时,也要严格处罚市场管理者,以此倒逼市场管理者对不合格水产品说“不”。
另外,对于查出的使用禁用兽药的养殖户及商品中含禁用兽药成分的销售者,要从严处罚、杀一儆百。然而从过去情况看,受到司法机关惩罚的相关人员和案例还比较少,处罚力度也不够大,如此震慑力自然有限。希望有关方面强化监管,加大处罚力度。需要强调的是,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也应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