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药卫生领域、教育领域“零的突破”,也是我省科学界荣获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被李兰娟院士团队揽入怀中。
在8日上午召开的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实验室、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主任李兰娟院士领衔,联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汕头大学等11家单位共同完成的“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为代表的新发传染病防治体系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这项成果在学术上的成就有目共睹,国际,杂志发表SCI论文248篇,WHO将“中国模式”技术体系视为国际典范,已经能充分说明问题了。此前我国在新发传染病防控、救治领域基础薄弱,SARS爆发后,连SARS新病原最终都由美国人确认。而现在,我国科学家参与制定国际标准,防治传染病疫情中贡献着中国智慧,向全球提供中国经验。李兰娟院士团队用十年时间,向世人证明,我国新发传染病防治走在世界前列。
而它更大的意义还在解决人类的健康问题上,进而解决社会问题。世界已经是个地球村,某个不知名角落里产生的新传染病可能在很短的时间里传遍全球。新发传染病像“幽灵”般威胁着人类健康、重创着全球经济。20世纪,全球爆发的4次流感大侵袭,均吞噬了数万人甚至千万人的生命。2003年国内SARS的肆虐、2014年西非埃博拉的蔓延、2015年韩国MERS的袭击,至今仍是亲历者挥之不去的阴影。
传染性疾病不同于普通疾病,它可能在社会上造成恐慌,这种恐慌一旦蔓延开来,社会危害巨大,科学家的工作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与时间赛跑,与谣言赛跑,与可能失控的社会秩序赛跑。能不能控制得住,能不能在最短时间内搞清楚病理,疫苗能不能及时研制出来,能不能建立起一套有效的防控体系,都考验着这个国家的科技实力。
在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实验室会议室就挂着这样一副格言——“严谨求实、开拓创新、勇攀高峰、造福人民”,这样一种思想与医者仁心是一脉相承的,这样一种精神也是所有医学科学家、临床医护人员共同的追求。
因为有造福人类的追求,才有数十年的坚持,才有穿着笨重的防护服挥汗如雨的动力。正是在他们的不断努力下,一个个病毒防治被攻克,悲剧才没有重演,人们不再谈虎色变,旅行不再是畏途,人类才得免于传播性疾病的困扰,社会机器才能高效运转。如果说临床治的是单个个体病的话,那么传染病科学家不仅是人类健康的守护者,更是社会秩序的守护者,他们带给社会的是安全感,这是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
本报评论员
高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