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热点评论>正文

中青报:拿什么破解“投资不过山海关”的魔咒

时间:2018-01-04 18:31:48    来源:中国青年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营造法治环境就是对守法企业家的善待。法治条文走出纸面,法治精神才能温润人心。

  1月2日上午,一段中诚信集团董事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毛振华“控诉”黑龙江省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的视频广为流传。毛振华称被亚布力管委会“欺负、愚弄”,并指责该管委会政企不分,非法侵占其23万平方米土地用于招商。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已专门派出省委省政府环境整治办、省政府企业投诉,赴亚布力开展深入调查。(澎湃新闻1月3日)

  “我希望黑龙江,希望全世界都看得到,评评理……”视频尾声,毛振华如此直陈。这一诉求,已获正面回应——随着黑龙江相关部门的深入调查,毛振华或将很快讨到“说法”。兼听则明,毛振华已发声,亚布力管委会是不是也该回应?

  在等待真相之际,“投资不过山海关”,这个老生常谈的命题再度被聚焦。持允而论,该论断不无偏颇,过于标签化,有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之嫌。毕竟,过山海关投资者不在少数。有数据为证: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发改委主任王冬光称,从2013年到2016年,黑龙江省1亿元以上产业项目有3420个,东北区域之外投资项目是1100个,占32%。

  但是,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论断,之所以流传久远,时至今日仍有一定的生命力,其背后势必有悲情案例来支撑,也有血泪教训。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毛振华“被欺负”尚需求证,却能广为传播,勾起一些人的不快经历,引得无数网友共鸣,足以说明问题。

  值得提及的是,东北三省并未讳疾忌医,比如在去年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黑龙江、吉林、辽宁代表团纷纷表态,要打破“投资不过山海关”这一魔咒。何以打破?答案并不复杂,即不光要重视招商,更要注重安商、稳商和富商。如果以为招到了商就万事大吉,甚至撕毁契约,“开门招商,关门打狗”,不仅会吓跑投资商,也让其他投资商视在当地投资为畏途。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多年来国家一直强调优化营商环境。优化之道颇多,比如深化“放管服”改革,其中推进法治是重中之重。没有法治保障,营商环境就不可能得到优化。对于正派的投资商来说,他们到某地投资,不怕政府部门讲法治,怕政府部门不讲法治。讲法治,财产权就能获得尊重,无需担心会被“关门打狗”。

  知名经济学家、原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洪银兴曾意味深长地说:“苏南人很精明,赚他们的钱很难,但赚的钱能拿得到。到其他地方,人不精明,赚钱容易,但赚到的钱拿不到。”在其他地方“赚到的钱拿不到”未必准确,但可确信,一个讲规则的地方,一定是最让商人踏实的地方;一个弘扬法治精神的地方,一定是最让商人安心的地方。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推动发展应成为各级政府的行动自觉,这是建设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前提,也是维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基础。耐人寻味的是,与毛振华“控诉”几乎同期,有游客发表长文《雪乡的雪再白也掩盖不掉纯黑的人心!别再去雪乡了!》,讲述一家三口在雪乡被坑的经历。还有“好事者”翻出3年前的新闻报道《黑龙江回应雪乡等景区宰客:多个项目被叫停》……如果说投资商被坑与官员有关,那么游客被坑或与当地民众有关,两种维度说明一个事实,法治建设任重道远。

  就在1月2日,,法下发通知,要求依法保护企业家的人身自由和财产权利、依法保护诚实守信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去年9月,,更是专门下发文件强调,要着力营造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促进企业家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尊重和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所有这一切,无不昭示最朴实的道理:营造法治环境就是对守法企业家的善待。法治条文走出纸面,法治精神才能温润人心。

  有观点认为,要想振兴东北,不能少了民营经济,而发展民营经济,不能不优化营商环境。当前,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重要阶段,只要真正为企业家创新创业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不仅可以招到“财”,更能引到“才”。其实,不独东北,每个地方都应该如此,没有基本的法治环境,谈何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公正?


注: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