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各地新闻>正文

化繁为简,人工智能助力个人信贷

时间:2017-08-07 10:42:25    来源:新讯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随着科技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衣食住行在AI的推动下,已大大提高了服务范围与质量。而金融业无疑是尖端科技运用最迅速的行业典范之一。金融机构基于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金融科技的发展,不仅风险控制更加严密,运营成本逐渐降低,信贷损失率得到保障,而且服务流程也变得更加高效、安全。

  作为国内领先的普惠金融服务提供商,平安普惠在金融科技运用方面更是走在了业界前列。近日在成都举行的2017平安普惠西部媒体沙龙上,平安普惠品牌总监程瑞先生分享了该公司在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上的精彩观点,并表示每个人都能拥有“信贷权”,人工智能是促进其加速落实的关键点。

  信贷权即人权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孟加拉乡村银行总裁尤努斯教授指出,每个人生来都有信贷权,“信贷权即人权”。平安普惠品牌总监程瑞同样表示,信贷权理应被尊重,并且确保人人都能平等获得。“每个人都应平等地享有申请贷款的权利。”

  当大众在尝试使用这种权利的时候,却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或者因为个人资产凭证缺失而达不到申请门槛,或者因为流程繁琐审批时间长而无法满足短时间内的资金需求。这些都是目前行业普遍存在的痛点。

  首先目前的个人小额贷款市场存在巨大的供给不均衡,主要依靠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提供贷款。2015年,全国个人贷款市场规模大约是28万亿元左右,只有4%的份额来自于非传统金融机构或者非银行机构。从这个数据来看,我国信贷市场并不是缺少资金,恰恰相反,很大的资金潜力尚未被释放。

  其次,较之欧美发达国家,目前中国家庭的负债比很低,如果剔除买房按揭贷款,比例落差会更加惊人。借贷行为的低覆盖率带来的一个不利现状就是全民征信数据的不完整。易观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底,央行征信中心覆盖人群8.8亿人,其中,拥有信贷记录的人群仅3.8亿人。这组数据背后折射出这样一个信贷市场的现实“悖论”:很多人需要贷款,但征信记录缺失导致其很难贷到,而缺乏贷款记录又直接影响其征信记录的完善。这样的困境就像一个无解的漩涡横亘在很多有信贷需求的人群面前。

  此外,时间成本也是让很多贷款申请人却步的拦路虎之一。“程序繁、时效差”,借款人需要提供身份证、户口本、工资流水、房产证等各种证明材料,从申请、审批到放款往往花费短则数周、长达数月的时间,难以满足借款人的紧急融资需求。

  人工智能让金融普惠化

  大数据技术、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或许正是破解传统信贷困境,保障人们信贷权的关键。过去金融机构主要通过查询申请人的房产、社保、银行流水等评估其是否具备良好的还款能力,利用征信记录等第三方数据评估其还钱意愿高低。而借助人工智能技术,金融机构可以更快捷、更高效进行借款人风险评估,大大降低了放贷成本与贷后风险。

  程瑞介绍说,“大数据横空出世后,我们有越来越多的数据应用场景,通过多个维度交叉验证,比如说客户电商消费数据、在社交场景中的行为数据等,可以对用户进行更立体的风险画像,对其信贷行为做出更精准的预判,规避了人为造假的风险。”

  除了大数据外,人脸识别、微表情、心理测量等技术也被引入以弥补征信数据的缺失,构建更加严密的风控机制。“平安普惠从2015年初就引入人脸识别技术,目前主要线上贷款产品都使用了这个技术,准确率达到99.8%。”针对客户面签时欺诈风险鉴别的缺失,平安普惠还引入了全新的微表情技术,通过机器观察客户细微的表情变化,有效识别客户欺诈风险。

  三年前,平安普惠率先开发了全新的贷款产品iloan,3万元及以下贷款可以全线上完成,借款人只需输入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和姓名等信息,后台自动连接公安部和银行系统和外部大数据平台,在借款人授权的情况下经过综合判断,决定是否放贷以及放贷金额。经过多年的优化升级,又融入了人脸识别、声纹识别和其他金融科技,使整个风险决策更加严谨、合理和科学。目前,平安普惠大部分主要的贷款产品,包括最高可以放款50万元的无抵押产品,都可以实现全线上申请流程。单一房产抵押贷款最高可以达到500万,除了监管要求必须线下办理的入押环节外,其余贷款业务申请流程都可实现线上办理。

  据平安集团2016年年报显示,平安普惠累计客户数超过377万人,累计贷款量达2720亿元,线上销售网络覆盖中国全境,线下网点覆盖超200个城市。这些数据的背后,正是源于人工智能等科技的支撑,这些金融科技解决了金融机构自身风险管理难题,在覆盖最广泛的人群的同时,也为客户带来了全新的贷款体验。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