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北京与雄安新区的发展纽带将更加紧密,北京人口向新区转移疏解方向正式敲定。6月9日上午,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北京市疏解非首都功能成果新闻发布会。会上,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伯正披露,北京将在5个方面支持雄安新区建设,推动符合雄安新区定位的北京非首都功能向新区疏解转移,引导北京人口随功能疏解有序向雄安新区转移。
人随业走
刘伯正指出,雄安新区是一个和深圳、浦东并列的全国性新区,会有新的政策,目前政策正在研究过程中。此外,雄安新区公共服务设施目前依然比较薄弱,而北京拥有丰富的公共服务资源,未来可以通过设立分院、分校合作等方式支持雄安建设,而以中关村为代表的创新要素也将向雄安新区聚集,北京要发挥中关村的优势,推动一些创新要素向雄安新区聚集,打造创新高地和科技新城,助力雄安新区起步区建设开好头、起好步。
“雄安新区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载地”,刘伯正表示,我们将把支持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作为北京自己分内的事,主动加强与雄安新区建设的工作对接、服务保障和协同联动,推动符合雄安新区定位的北京非首都功能向新区疏解转移,引导北京人口随功能疏解有序向雄安新区转移,促进北京新的“两翼”错位发展、协同发展、融合发展。
据了解,为分类有序疏解存量,截至目前,北京已累计停产不符合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的制造业企业1624家,其中今年1-4月共疏解退出283家,同时对涉及农副产品市场的疏解提升,按照“拆一补一”原则,制定替代措施,满足社区居民买菜需求。1-4月,全市建设基本便民商业网点349个,其中蔬菜零售网点80个。与此同时,北京城市学院、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工商大学新校区加快建设,北京电影学院怀柔新校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昌平新校区等项目有序推进。
与此同时,产业升级也在加速推进。据介绍,西城区、东城区主动对接保定白沟、石家庄乐城国际商贸城等承接平台,推介市场资源,引导动物园批发市场、永外城市场商户有序疏解转移;丰台区与大兴区成立联合工作组,推动服装企业与河北省承接地精准对接,联动疏解;朝阳区多次组织企业组团赴河北考察,支持企业在承接地加速发展。
补齐配套打消人口转移“后顾之忧”
关于雄安新区即将承接北京转移人口的定位,此前业界就有传言。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副组长邬贺铨曾公开表示,目前雄县、安新县、容城县合计人口在130万左右,而随着承接非首都功能迁移,加上创新创业产业发展,未来雄安新区人口可能发展到两三百万。
而对于刘伯正此次“引导北京人口随功能疏解有序向雄安新区转移”的说法,北京大学中国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鑫海认为可行度是很高的,“就业是吸引人口转移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只有功能疏解、就业岗位转移了,人口才会流动。”王鑫海表示,初期,雄安新区可以依靠政府部门、高校等事业单位、国企央企的布局,引导人跟着就业走,通过提供就业吸引人过去,与此同时加速对住房、户籍等配套措施的完善,进一步打消转移人口的“后顾之忧”。王鑫海举例称,对于随就业单位转移的人口,相关部门可以参考首钢搬迁的经验,继续将他们的户口留在北京,减轻疏解的阻力。“等先期人口转移形成规模后,围绕这些居民,市场会发挥资源配置作用,会有更多以民资为主的相关服务业落地,从而带动更多人前往雄安。”王鑫海表示。
实际上,此前河北省委书记赵克志曾在撰文中指出,新区要着眼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按照新区功能定位和人口需求,制定公共服务政策体系,与北京市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引入优质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资源,建设优质公共设施。鼓励环京津周边市县在公共服务改革方面率先突破,尽快缩小与京津的梯度差,补齐社会事业发展短板。而这也被业内看做是雄安为引导北京人口随着功能疏解、吸引人才落户做政策铺垫的表现。
对此,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叶唐林也提出,雄安新区目前很多领域都处于发展初期,确定了高端、创新的定位之后,势必需要大量年轻人才前往这一“白纸”区域,如果公共服务过度低于北京、天津,当地就无法形成适合人才进驻的就业环境。“因此,未来,建设不低于北京、天津的公共服务体系,超前规划相关政策,尤其是加速引进部分在北京发展空间受限的优质教育资源,是加速实现雄安定位的重要渠道之一。
产业科技潜力
根据此前规划,雄安新区将建设成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业内认为,这表明雄安新区发展壮大的核心动力正是“创新”二字。
而在定下“人随业走”的疏解模式后,如何确保未来雄安新区产业发展有活力、有创造力显得至关重要,可以预见,中关村将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目前中关村已经形成了高度集聚的科技创新资源,包括人才、机构、装备等,而雄安新区未来定位中也包括创新发展示范区,可以说,两地在未来将有广阔的合作空间”,中关村科技企业家协会秘执行会长朱希铎表示,考虑到中关村已有的中科院等世界级研究中心无法整体搬迁到雄安,未来致力于抢占世界科技制高点的重大科学创新还需仰赖中关村资源,但更加面向市场的技术创新研发,则可以适当向雄安倾斜。
具体来说,朱希铎表示,目前生物医药、中草药、食品深加工等领域以及纳米材料、石墨烯材料研发都需要大量中间试验,以及初级产品分析、标准制定、规模生产模式设计等诸多环节,比较适合未来雄安新区的发展方向。
“简而言之,今后雄安适合发展以产业化为目的的技术开发,更加侧重商业化,例如新科技、新材料研发等”,朱希铎向北京商报记者分析,作为配套,未来雄安或许也将建设成规模的技术实验室、产品设计中心、人才培训中心等等。
而在考虑全国要素产业错位的基础上,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副组长邬贺铨认为,围绕雄安新区智慧城市、生态城市、创新城市、服务城市、畅通城市、开放城市、改革城市等七大任务,雄安产业布局将打造智慧城市、高新高端制造、生态等三大产业。“其中,智慧城市方面,将包括环保、交通传感器、大数据分析设备与软件,新型光复材料,地热设备等产业;高新高端制造方面,将包括汽车电子与车联网、人工智能芯片与软件、生产性服务业、生物制造与基因工程等产业”,邬贺铨表示,而在生态城市方面,将包括水质治理与检测、生态恢复、绿色建筑等产业。
北京商报记者 蒋梦惟 张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