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是耀华捷报频传的日子,一片春暖花开欣欣向荣之景,耀华临港校区学子们纷纷获奖,硕果累累。
上海耀华临港校区6B班李卓钢同学,近日又获得了一个科技类奖项:
第32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一等奖
早前,他刚拿下WMO世界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国)选拔赛 二等奖
让我们更高兴的是,6C班李鸿睿同学也拿到了
第32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一等奖
完成一篇课后作业,一不小心就拿了个上海市科技一等奖
早闻李卓钢同学是名副其实的理科学霸,对于理科特别好的孩子,我们印象中应该是内向内敛,一心专注于读书的孩子,但当与他见面时,才发现他非常活泼、开朗,并且善于沟通交际,乐于分享,最令人意外是,他的分享非常有趣。对于最近得奖,他笑着说,这是个非常意外的惊喜。他只是完成了一篇自己非常感兴趣的课后作业,正巧在自己参加的课外科技兴趣小组中报名了这次比赛,没想到作业中的作品在总决赛中得奖了。
在这里读书,让我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做我想做的事!
李卓钢同学这次获奖的作品是:《不用燃料,拯救水资源——利用地热能蒸馏、净化海水》。灵感是从他们的科学老师 Amanda Chen 布置的一篇关于“拯救能源”的回家作业展开。耀华科学课有个特点:就是喜欢激发孩子们的思维,着重于培养科学素养,主动展开探索和创新。从课堂延伸到生活,有了落地式的开展。就像这次的获奖作品,只是老师一篇课后作业——新能源,拯救水资源。回家后,他就开始深入探索,想到目前环境污染,淡水资源匮乏,利用地热蒸馏海水的构思,并开始着手画了草图。
草图和原理
当问及他,过程中令他最开心的是什么,他说是自己完成创新成果之后分享给了爸爸,和从事IT行业的爸爸一起探讨可行性。而李爸爸也分享到,当看到儿子思考的草图竟然考虑到二次净化,让他相当惊讶。但这种父子间亲密的互动,让他们彼此都很享受。
参赛作品
李爸爸非常赞同耀华的教学理念,因这样的教学理念带给了他们体会到了知识价值和学习乐趣。
具体耀华的教育理念是什么?
从对话中,也许我们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更能直观感受到。
问:“你平时在课后都忙什么?”
李卓钢同学:“最近我和几个同学都很忙,我们在思考宇宙洪荒!我们探索宇宙大爆炸到几维空间,在图书馆都想不过来了。”
在耀华,底楼图书馆随时可以看到阅读的孩子们,甚至这里有时就是孩子们上课的地方。就如李卓钢同学说的:我们可以随时去看、去翻阅、去谈论。图书馆还为低年级学生制作图书馆passport,他们读完一本书,就会在地图上,获得一个签名盖章,激励孩子们的兴趣和主动性。
孩子们在图书馆查看书籍
问:“你理科为什么这样好?“
李卓钢同学:“因为我发现我搞政治不咋滴,所以安心回家搞理科。”
这是个超过我们思维但非常有趣的答案。了解这个答案,是一件更有意思的事情。
在耀华,教室是开放的,意在培养和激励孩子们的交际和沟通能力,也旨在把孩子们“推出去”,勇敢建立健康人际关系。李卓钢同学笑着说表示自己在“政治方面的政效”还需要再提升,譬如保护需要帮助的同学,关心别人,加强交流沟通等能力,然而我们接触到这个孩子已经是一个非常受大家喜欢的孩子,热情,懂礼貌,并且很有趣。这再一次让我们看到,耀华教育的一个理念:与仁爱结盟。不要只单单关注,也要关心别人,在学校不仅只是为了学习知识,还有品格发展和塑造,进而全人发展。
问:“你数学也很好,上次拿了全国奥数二等奖,平时都是怎么学的?
李卓钢同学:“我学数学就是要了解它的方法和原理,而不想老师告诉我答案。”
他举了一个数学老师 Mia Panz在课堂上用一个天平软件来解释一元一次方程的原理,让抽象的数学理论变得直观易懂。
问:“你喜欢这里的教学方式吗?“
李卓钢同学:“喜欢!我不喜欢刷题。在这里读书,我们很少刷题,所以我有足够精力和时间去做我想做的事,去思考我想探索的领域。”
我们了解到,李卓钢是个非常优秀的孩子,对比于过去曾是某优秀学校精英班的尖子生,他却更享受于耀华目前教学方式,尽管这样没有刷题应试的教学,仍是不耽误他拿奖和得好成绩!学习是一种能力,而不是为了成绩和拿奖。耀华教学理念之一便是:提倡终身持续学习。
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培养一个孩子?
得奖是一个会让家长和孩子都感到高兴的事,它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荣耀。
但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李卓钢的爸爸,和我们分享了一段话:
小孩在科技赛中获奖,其实是意料之外的事情,妻子和我都为他骄傲。学校老师请我们分享一些对孩子教育的心得体会,心中有些惶恐,因为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们谈不上有什么成功经验,而且还经常处于矛盾之中。
一方面,我们希望孩子接受的是全人教育,不要一味地死读书;另一方面,我们也有着强烈望子成龙愿望,希望他将来读名校,在成千上万的一流学生中也能独占鳌头,成为少数的幸运儿。但期望越高,担心与害怕也就愈强烈,尤其在中国的环境下,任何一步的差错都有可能给孩子未来造成重大影响,不知不觉中我们对孩子的要求变成了“坚决不能输”。
有时候静下心想想,自己最想小孩将来具备的性格就是面对失败仍能爬起来再试,但当我们对孩子要求“坚决不能输”时,其实是在摧毁他的这种性格。说起来可笑,但我们夫妻两人就是这么不自觉中滑入这种矛盾之中,直到有一次小孩忍耐不住,把一肚子委屈怨气发泄出来时,我才理解问题出在我们身上。那一次,我思考良久,告诉小孩:“最重要的不是结果如何,而是是否全力以赴”。
这次青少年科技比赛,许多优秀学校组团来参赛,我们仅作为一次让他开阔视野的机会,没想到会有意外之喜。每个孩子的天赋若能得到积极发挥,我相信都会给父母创造意想不到的惊喜。
最后感谢一下我的父亲,感谢在我青少年时期他的教育,无论我把事情搞得有多糟,他给予我永远是关心和支持,那是我人生中的重要力量源泉。
“全人教育背后的力量——获奖和爬藤,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
在耀华,还有很想多像李卓钢一样的孩子。他们阳光、开朗,擅长沟通和交流。他们也同样有好成绩,获得很多荣誉,与众不同的是,他们在开心地学习。
就像在这次对话中,问及他:
问:“你希望自己以后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
李卓钢同学:“一个有趣的人。我喜欢专研、上PE课,参加各种好玩的活动。”
问:“你觉得这里有哪些特色呢?”
李卓钢同学:“活动很多,包括校会,音乐会,运动会。要是你不会玩,不主动去学点东西,就不好玩了。”
当很多孩子还在沉浸在刷题,考分,闭门不出时,同样这个年龄层的孩子,却在拓宽自己兴趣爱好技能,增强社交能力,同样也在努力学习,却是高效积极学习。
同样一个童年,有的教育带来痛苦,有的教育却正面影响了我们的一生。这或许就是,我们需要思考,我们的教育真正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