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各地新闻>正文

华师科教林命侠转高考复读和港澳台联考提分和调整心态

时间:2017-05-04 16:28:24    来源:上海都市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一.回归课本,完善知识网络

  1.回归课本

  统计表明,35%左右的高考试题是将课本原题适当改编、嫁接、拓展、延伸与综合而得。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课本原题的潜在价值,发挥其示范作用。可把课本上典型例题、习题及其变方式题作。

  2.编织网络

  尽量把所有知识(概念、定理、公式、例题、拓展知识等)按照其内在逻辑总结梳理一遍,找出各知识点间和方法间的有机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画出知识结构图。可在知识结构图上注明自身存在的问题,便于有针对性的解决。还要归纳典型的解题方法,如某个经典问题的多种解题途径(一题多解),某些问题的共同解题思路(多题一解)。

  3.夯实基础

  复习时要做到兼顾全面,扫除盲点,防范冷点,不留死角。但也要有所侧重,合理取舍,强化重点,追踪热点。重视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四,张弛有度,调试应考心态

  二、适当调整心态,劳逸结合

  1.避免两个极端

  一是彻底放松,破坏了长期形成的生物钟,只会适得其反。另一个就是加班加点,挑灯夜战,导致考前过度疲劳,临考时打不起精神。即使临考前几天,也要与平时作息基本一致,与高考期间生物钟同步,保持每天上午、下午相应时段的兴奋度,切不可过度放松,否则思维会变得懒散迟钝,容易导致遗忘。

  2.克服两种倾向

  一是克服浮躁情绪。复习最忌眼高手低,只看不做。只有自己动手做出来了,才叫真正的掌握了。沉下心来扎扎实实动笔梳理知识与整理错题。二是克服“定局论”。有的学生错误地认为,离高考只有30多天了,已定局了。其实这30多天非常关键,象打鱼一样属于收网阶段,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如弥补知识漏洞,完善知识网络,开展实战演练,调节心理状态。所以说,30天,大有作为,提高30分完全可能。

  3.调试应考心态

  学生考前有焦虑感,是正常现象,一点都不焦虑反倒不正常。调节方式有适当运动、体育比赛、与亲友聊天、听音乐、看电视、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等等。建议考生合理作息,注意饮食,劳逸结合,张弛有度。我们也不要人为地制造紧张气氛,反而愈临近高考我们愈要淡化高考,我常对学生说:“高考只不过是人生的一个‘小站’,是人一生中经历的无数次考试中的普通一次罢了。 ”我认为理想的应考状态应该是:精神振奋,斗志昂扬;适度紧张,微微喜悦;从容镇静,乐观豁达。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