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联合腾讯较真平台、百度和微博发布2017年十大食品药品谣言,同时公布《2017年度视频辟谣分析报告》和食品药品谣言6大作恶伎俩。
2017年十大食品药品谣言分别是:紫菜是废旧黑塑料袋做的、塑料加工成大米、一滴血就能测癌、肉松是棉花做的、吃大盘鸡感染H7N9病毒死亡、未标“GB18186”代码的酱油致癌、西瓜和桃一起吃会中毒、柿子和酸奶一起吃会中毒致死、空心菜是蔬菜里的“毒中,”、奶茶杀精导致男性不育。
通过分析发现,2017年,模仿“塑料紫菜”网络谣言的套路,捏造复制的网络谣言层出不穷,肉松棉花、塑料粉丝、海绵八宝粥……如出一辙的视频拍摄手法和谣言套路,一个个“小实验”忽悠了许多人。
指鹿为马坑害公众认知
案例:塑料紫菜
“塑料紫菜”利用了紫菜“颜色深、撕不断、嚼不碎、有腥臭味”的特点,用视频内容来支持自己已有的偏见,并且以“不法商贩为了利润造假”来合理化自己的猜想。此时不论视频内容存在多大疏漏也会被忽视,视频中的错误逻辑也会被认可,转发信息时情绪宣泄远大于理性。
模仿捏造复制谣言套路
案例:肉松棉花
“塑料紫菜”谣言出现以后,又出现了一些类似的食品安全谣言,比如“塑料大米”、“塑料粉丝”、“肉松棉花”、“海绵八宝粥”等,均是借助“小视频”吸引人眼球。这类谣言全部采用类似试验的手法做“打假实验”,但毫无科学性,得出的结论也非常武断。
旧谣翻新扰乱舆论环境
案例:吃大盘鸡感染H7N9死亡
以“市民吃大盘鸡感染H7N9禽流感致死”为底版进行加工的谣言在全国各地出现,出现了河北版、西藏版、江西版、安徽版、深圳版等多个版本,中枪的也不仅有大盘鸡,还有泡椒凤爪、鱼、凉皮、酸菜、鸭脖、麻辣烫甚至樱桃等。各种各样的版本谣言都是用同个格式发布的“填空题”,造谣者想填哪个就填哪个。
时令谣言吸引公众眼球
案例:西瓜与桃一起吃会中毒
每到水果成熟时节,相关谣言就会卷土重来,夏季时候造谣西瓜打针、西瓜和桃子不能一起吃等,很多时令性强的水果都中过枪,如草莓使用膨大剂、红心柚是染色的等。这类谣言有很强的季节性,造谣者赶在水果应季的时候蹭热点,吸引人关注。
“食物相克”夸大民间经验
案例:柿子和牛奶不能一起吃
所谓“食物相克”来源于民间的经验,引发的不适很可能是机缘巧合,但被某些谣言利用公众的知识盲区和对健康的重视进行了无限夸大,变成了搭配禁忌。除了“柿子和牛奶不能一起吃”,类似的还有“菠菜和豆腐”、“黄瓜和西红柿”、“土豆和鸡蛋”、“香蕉和酸奶”等。
“有毒”恐吓挑起大众恐慌
案例:空心菜是毒中,
“空心菜是毒中,”这条谣言,最引人关注的是“重金属残留”和“农药残留”。一般公众对果蔬安全性标准并没有具体的了解,认为只要有“残留”吃了就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危害。实际上,“重金属残留”和“农药残留”都有一个安全标准值,在这个值以下的,均是对人体无害的。
本报记者 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