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楠
渐变的灯光色调、见亮不见灯的巧妙设计、“一房一策”的照明方案、手机可轻松控制的开闭灯时间,以及依居民意见可个性化调整的“摇头路灯”。随着北京发力“夜经济”,各地的灯光夜景照明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夜景照明已成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夜京城增色添彩。记者从市城管委了解到,到2020年,本市将打造包括,建筑物、大型城市公园广场、城市灯光雕塑等在内的一系列照明精品,提高城市照明在经济、社会、人文方面的附加值。
老楼照明“见亮不见灯”
今年3月,位于北京饭店正对面的东长安街6号启动整修。这栋1953年建起的苏式历史老建筑,经过5个月的紧张施工,不仅对残破斑驳的墙体外立面“修旧如旧”,还参照长安街沿线其它建筑物的照明风格,重新规划设计了整体的夜景照明。2400多米灯带、140多盏洗墙灯、260多盏空调灯、6盏壁灯,再加上勾勒出建筑物外形的一溜轮廓灯……东长安街6号一改过去只有楼顶简单轮廓灯勾边的照明方式,经过反复试验,,选择了“下弱上强”的渐变灯光。越到楼顶色温越高,而越往下色温越低。为了省电,所有的灯具全部更换成了节能且寿命更长的LED灯。
无论是远观,还是走到跟前细看,被灯光照亮的整栋楼都几乎看不到一盏灯具的影子。“见亮不见灯”是怎么做到的?负责东长安街6号修缮工程的北京城建亚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魏晓明揭秘,所有灯具其实都被隐藏了起来。有的安装在窗台下沿,有的则隐藏在屋檐下。力求灯光只照亮建筑物本身,而不会产生发散的光。并且按照平日、节日和重大节日,设置了不同的亮灯模式。
“一房一策”个性化改造
一拐入南河沿,二环路的车水马龙和前三门大街的喧闹立刻被抛在了身后,仿古建筑、灰瓦平房和低矮的小楼接连出现在不宽的街道两侧。早在2007年时,为迎接奥运会,南北河沿曾进行过一次夜景照明改造。但毕竟是在十多年前,无论是理念还是技术手段,都十分落后简单。“阳台外头挂白炽灯,或者干脆直接用亮度极高的卤素灯照明,突兀又刺眼。”东城区城管委环境整治科科长马超说。
如今走在南北河沿大街上,洗檐灯、小射灯、隐形灯带、红灯笼等各式各样更加节能环保的LED灯成为了街头夜景照明的主角。在对南北河沿重新进行夜景照明升级时,古建筑、仿古建筑、居民平房院落、单位以及楼房均采取了“一房一策”的个性化改造方案。考虑到,根遗址公园正好位于南北河沿大街的,位置,为了衬托公园幽静的氛围,街边的灯光照明全部以暖色为主。并配备了手动、远程和手机APP三种不同的灯光控制方式。
将打造一批照明精品
记者从市城管委了解到,本市景观照明坚持“以人为本、经济适用、节能环保、美化环境”的原则。其中,传统特色风貌区景观照明整体以暖色光为主,突出传统建筑风貌,打造城市历史文化轴线。而现有的公园绿地等设施,则将增加具有趣味性和观赏性的景观灯光小品。
到2020年,本市将打造包括,建筑物、大型城市公园广场、城市灯光雕塑等在内的一系列照明精品,提高城市照明在经济、社会、人文方面的附加值。同时,通过采用科技创新节能环保技术和对城市照明的精细化管理,推进城市照明节能减排,有效控制光污染。此外,本市还将力推可根据需求扩展治安监控、充电桩、城市WIFI等功能的“智能路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