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泽伟)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昨天召开第十五次会议,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敬大力作了关于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情况的报告。自2015年7月开展公益诉讼试点以来,本市检察机关共发现民事、行政公益案件线索912件,办理诉前程序案件379件,提起公益诉讼案件24件。
敬大力介绍,提起公益诉讼24件案件中,提起行政公益诉讼11件,提起民事公益诉讼8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5件。行政机关对诉前检察建议按期回复率及启动整改率均达到100%。全市检察机关聚焦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药品安全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部署10余个专项活动,分领域促进集中整治。共挽回被损毁的耕地、林地、湿地540亩,清理污染和非法占用河道10余公里,清除违法堆放的生活垃圾和固体废物7.5万吨、15万立方米。促使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集中下线2万余家店铺,督促立案调查违法网络餐饮商户1903家。
报告指出,公益诉讼检察总体上还处在发展的初始阶段,法律规定得较为原则,检察机关在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中可以使用的调查核实手段并不明确,亟待出台司法解释、实施细则予以完善。公益诉讼案件规模相对较小,缺乏典型性、代表性和社会影响力较大的案件。敬大力表示,本市检察机关将进一步探索检察一体化办案模式,强化市检察院的牵头抓总,分院、区院按照统一安排开展工作,实现监督点位集中、监督时间同步、监督效果叠加,着力推出一批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社会影响大的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