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枝
昨天上午,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陈添在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受市政府委托作了关于《北京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情况的报告。截至8月底,本市今年PM2.5平均浓度42微克/立方米,,进入“40+”,创历史同期新低。在京津冀及周边省(区、市)“2+26”城市中,PM2.5浓度,,同比降幅,。为进一步加强对重型柴油货车的管控,本市已将19.7万辆检测超标的车辆纳入“黑名单”数据库。
对1.6万辆重型柴油货车实施在线监控
陈添表示,本市创新实施“黑名单”闭环管理制度,累计将19.7万辆检测超标的重型柴油车纳入“黑名单”数据库;累计推广纯电动汽车28.47万辆,2018年以来,报废转出国三排放标准柴油货车7.55万辆。
目前,本市已研发建立覆盖全市所有乡镇(街道)的PM2.5和TSP监测网络,对1.6万辆重型柴油货车实施在线监控。2018年以来,执法人员累计检查重型柴油车356.4万辆次,处罚超标车45.9万辆次、9036.54万元;对江淮汽车开出1.7亿元,罚单。
下一步,本市将严格执行国三排放标准柴油货车全市域限行和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禁用区政策,严格实施国六机动车排放标准,强化新车一致性检测和在用车排放监管,闭环管理超标排放柴油货车。同时,积极配合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立法出台,建立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制度。
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报告显示,虽然空气质量持续好转,但本市主要污染物浓度仍超过国家标准。2018年,PM2.5、PM10、二氧化氮、臭氧浓度分别超过国家二级标准46%、11%、5%和20%。其中,PM2.5超标比例,,是影响北京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2018年仍有22天空气重污染情况,秋冬季重污染日占全年的85%。
陈添表示,随着燃煤污染问题基本解决,机动车为主导的移动源污染特征更加突出,城市正常运转和市民日常生活的“刚性”排放占比越来越大,需要从工程减排为主转向工程和管理减排并重,更多地依托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依靠法律、经济、技术和公共政策的引导,通过管理的法制化、精细化,来实现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
下一步,将疏堵结合、加快高排放柴油车更新淘汰,落实新能源货车路权保障政策,加快车辆电动化进程;积极推进“公转铁”,优化调整交通运输结构。同时,加快研究出台各类施工工地监控技术和数据传输规范,形成全市统一的扬尘可视化、智能化监管平台,完善管理和执法部门之间信息共享机制;充分使用记分、信用联惩、停止在京投标资格等手段加强扬尘违法行为监管。
推动京津冀协同打击高排放移动源
陈添介绍,京津冀地区重污染多发,虽然近年来空气质量实现了大幅改善,但仍是全国大气污染最重的区域之一。
当前,周边区域工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以燃煤为主,运输结构以公路为主,京津冀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远超环境容量。根据PM2.5,源解析结果,北京PM2.5来源中,区域传输约占三分之一,重污染期间的传输贡献占比达55%至75%。
下一步,本市将推进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同化,以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协同立法为契机,推动进一步强化区域间高排放移动源的协同打击。在国家相关部门的统筹指导下,加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污染联防联控,共同开展空气重污染应急联动。
链接
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建议:
在市界设尾气超标车辆劝返通道
针对上述报告内容,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副主任委员李玎表示,本市对移动源污染的治理仍然不够到位。具体来说,对重型柴油货车路面执法处于“打游击”状态,对超标车仅罚款200元,处罚较轻,在市界处罚后,无专用劝返出京通道,无强制维修要求,导致车辆所有者整改落实难。部分机动车检验机构对尾气存在不按规范检测、替车检测、租用净化器检测等违法行为。非道路移动机械中,除农业机械中的拖拉机、收割机以及工业叉车外,其他行业没有注册登记制度,使用单位有自己购买的、有临时租用的。此类机械污染物排放量高、流动性强,底数不清,缺乏系统有效的监管。
据此,城建环保委员会建议,正在制定的《北京市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通过后,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尽快制定配套规定,及时运用《条例》开展一线执法,加大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利用大数据分析,对超标车数量多的单位和超标次数多的车型,定期开展精准入户执法检查,探索研究在市界检查站设置尾气超标车辆劝返通道问题。加大对超标车辆的淘汰更新力度,扩大在用重型柴油车在线监控安装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