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新闻办昨天下午召开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领域三年行动计划新闻发布会,市商务局局长闫立刚介绍,今年1月,国务院批复《全面推进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确定177项试点任务,北京市已经完成60项,在此基础上,本市又进一步聚焦科技、互联网信息、金融、教育、文化旅游、医疗和养老、专业服务、综合领域共八个开放,领域,推出190项开放创新举措,涉及全市64个部门。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行动计划在明确开放路线图上“三明确”,明确了每一项的项目目标、完成时限和责任单位。
本报讯(记者 李泽伟)《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领域开放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昨日出台,包括8个领域的行动计划。教育领域开放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加大国际教育供给,从今年到2021年,在“三城一区”(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引进人才密集地区和海淀、朝阳区等,区域新建11所国际学校。新增接受外国学生资质学校50所,实现全市资质校总数超过330所,覆盖全市16个区。在副,布局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明年底前商签合作协议,推进项目落地。
行动计划在加大国际教育供给方面着墨较多,提出完善国际学校布局,在“三城一区”引进人才密集地区和海淀、朝阳区等,区域新建11所国际学校。合理确定高中中外合作办学规模,支持现有项目与“三城一区”引进人才密集地区和海淀区、朝阳区等,区域的新建学校开展合作,发挥其在推动国际教育发展方面的辐射和引领作用。此外,结合各区在优化营商环境中提出的需求,有计划、有步骤地扩大现有接受外国学生学校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资质校数量,新增接受外国学生资质学校50所,实现全市资质校总数超过330所,覆盖16个区。这几项任务完成时间都是从今年到2021年持续推进,意味着将在三年内完成。
在教育的国际合作方面,行动计划提出多项任务,包括推动北京中小学与国外知名中小学开展交流项目。支持北京高校与国际知名高校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服务,举办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首都“四个,”建设提供人才支撑。支持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暑期学校”建设,吸引更多国际生源在暑期到北京地区高校访学,支持市属高校进一步加强与国外高校合作。具体项目上,在北京城市副,布局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支持副,现有学校吸引国外优质教育资源,2019年底前达成合作意向,2020年底前商签合作协议,推进项目落地。建设“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端人才、教育管理专门人才、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来京学习。
职业教育方面,推进一批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示范项目。引入国外先进职业教育资源,鼓励职业院校借鉴国际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考试评价标准,探索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相对接、体现北京特色和水平的北京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充分借鉴德国、澳大利亚等先进教育模式,加强合作。支持职业院校到国外办学。
马上就访
在校学生数较10年前增加近一倍
对话人:21世纪国际学校校长范胜武
北青报:您觉得目前教育市场对于国际教育的需求是怎样的?
范胜武:随着首都教育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市民消费能力的普遍提高、教育观念的转变,对于国际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以21世纪国际学校为例,学校国际教育生源逐年增多,目前的报录比已经达到了近10比1,目前学校在校学生数2000余人,较10年前增加了近一倍。
北青报:伴随学生数量的增加,生源质量方面有什么变化?
范胜武:在数量增加的同时,学生生源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和优化,以前都是考不上国内大学的学生才报名国际学校,现在一大批高素质、成绩优秀的学生选择接受国际教育,感受多元文化,未来进入国际知名高校就读。
北青报:对于生源数量和质量的增加,师资能否满足目前需求?
范胜武:随着生源的不断扩大,教师资源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目前,越来越多的海归留学生愿意回国就业,外教资源充足,这为学校选择国际教育教师提供了很大空间。未来学校国际教育的教师无论从学历还是从素质上要求会更高。
北青报:对于学校未来发展如何定位?
范胜武:目前学校在课程方面,内引国内名校北京十一学校合作办学,全面引进十一学校先进的规章制度、管理流程、考核评价体系、优质的教育教学和教科研资源;外联美国费尔蒙特学校,合作举办“中美高中课程合作项目”,引进美国课程和评价方式等,为学生进入世界名校奠定基础。同时,学校小学的“全课程”、初中的选课走班、高中的国际课程本土化,以及十二年一贯制课程等系列教学改革还将继续深入。
未来,学校会在现有的规模下向精品化、高端化发展。
北青报:对学校未来发展有何期许?
范胜武:我们也希望在招生方式和渠道上能够更加灵活,让更多孩子走进我们的学校,接受国际教育。
文/本报记者 武文娟 图片制作/沙楠
其他亮点
金融领域
支持外资银行卡清算机构落户北京,支持在京设立外资控股的合资银行。加快推动设立人民币海外投贷基金,支持和推动北京企业在新三板与港交所双向挂牌。
通过三年努力在北京,举办前实现联网通用移动支付广泛应用。
医疗养老领域
实施外国医师多点执业注册。将在朝阳、海淀等4个试点区,将诊所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管理。2020年底前,推进中外合资合作三级妇产医院落地朝阳。在朝阳、海淀等区启动新建两家国际医院落地项目的立项和设计。
专业服务领域
在今年底前推广国内律师事务所聘请外籍律师担任外国法律顾问试点。降低参与试点的外籍律师在境外从事律师职业不少于3年的资质要求,探索合理提高聘用外籍人员比例。支持在北京全域内设立外商独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科技领域
在“三城一区”等地建立外籍人才一站式服务大厅,推动建立外籍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工作许可、居留许可、,居留等集中办理。完成时限为2020年6月。
互联网信息领域
吸引国际互联网龙头企业在京落地内容服务实体,提升国内用户体验。在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引进代表性项目和企业,提升对全球创新资源的聚集能力。
文化旅游领域
今年年底前,提升北京国际旅游博览会、北京国际商务及会奖旅游展览会、北京国际旅游商品及旅游装备博览会、“动漫北京”等文化和旅游会展的国际影响力。实现境外旅客本地退税、异地退税同平台。
鼓励文化企业在境外设立合资出版公司、艺术品经营机构,开办本土化的海外专属频道、专属时段。
文/本报记者 李佳 李泽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