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本地新闻>正文

影像长卷 详解北京街巷70年

时间:2019-07-22 16:41:15    来源:北京晚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方家胡同改造前


  方家胡同改造后

  上世纪50年代的东四八条

  东四八条整治后

  街巷胡同,作为北京城市建设的基本单元,给一代代北京人提供了宁静、安详、和谐的生活空间,创造了独特的景观和文化,成为他们难以割舍的情怀。新中国成立以来,从过去的旧城改造到街巷整治,再到如今的街区更新,街巷胡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焕发出,的生机与活力。正在北京市方志馆展出的“古都新韵——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北京街巷胡同风貌展”,集中展示了千余幅京城街巷胡同的今昔对比照片,带领观众走进北京的大街小巷,感受京城70年的变迁与新生。

  两馆“强强联合”

  多数图片,亮相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践行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关于首都城市发展战略定位的重要思想,展现首都功能核心区建设成果,市城建档案馆与市方志馆联合举办此次展览。”北京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声像室主任、研究馆员王炜介绍,本次展览展出面积约为400平方米,主要分为老城风貌长卷、古都变迁、街巷新韵三部分,展示内容包括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年代长安街、西单北大街、东四北大街等街片立面长卷,古都街巷同位置新旧对比变迁照片,首都核心区更新新貌,以及百街千巷整治成果历史视频资料;此外还有《北京日报》“旧京图说”栏目挖掘提供的部分老北京照片。“展览内容资料珍贵丰富,共展出图片千余张,多数为,公开亮相,也是继去年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后,市城建档案馆对社会公众展出声像档案数量较多的一次。”

  “两个馆合作其实是各有专长的,市城建档案馆的馆藏特色,在于建馆以来通过接收、社会征集、馆专业人员跟拍等多种形式,积累了大量一手的声像档案素材。而北京市方志馆,收存方志、年鉴及北京地情资料,展览中所有胡同街巷的文献资料都是我们整理提供的。”北京市方志馆副馆长陈明表示:“举办本次展览实际上是两馆‘强强联合’的成果,展览更加全面、直观地向社会大众展示了北京城70年之间的沧桑巨变,以及首都功能核心区在提升城市品质、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的建设成果,让市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北京就是越住越舒服,我们的街巷胡同就是,比,美。”

  在展览期间,北京市方志馆将同期举办“京华讲坛”,邀请了多位专家举办名城保护、街区更新的知识讲座,同时还将邀请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的责任规划师与市民交流,面对面宣讲“老胡同新生活”的理念。

  陈明介绍,本次展览开展以来得到了观众的广泛认可,比以往的展览更受欢迎,每天的客流量也在节节攀升,截至目前,累计人流量已近5000人次。“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让更多的北京市民以及来北京旅游的游客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北京,感受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突飞猛进的发展,从而更好地知北京、爱北京。”

  四幅长卷

  勾画长安街70年变迁

  步入展览大厅,率先映入眼帘的是长卷展示区。左手边的长桌上,两幅泛黄的街景长卷将观众带回上世纪50年代、90年代的老北京。王炜介绍,这两幅立面街片长卷分别展现了1958年前后、1991年前后西单北大街从西单路口到丰盛胡同路西的景象,大到被誉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北京十大建筑”之一的民族文化宫,小到反映民生百态的西单菜市场、亨得利钟表店,错落有致的北京四合院,尽显京城风貌。

  “从上至下,我们看到的这四幅立面长卷分别是2010年长安街的新貌,1953年西单到府右街路北的街景和1955年长安街拓宽改造后西单至府右街路北、路南的街景。”右手边墙面上,四幅长卷反映了长安街70年间的时代变迁。“她既是一条政治性大街,也是一条文化性大街,同时也是代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年代建筑风格的一条大街。我们在同样的位置拍摄下了不同年代的长安街街景,生动再现了古都北京的城市发展史。从这些珍贵的老照片中,观众可以看到上世纪50年代有轨电车公交亭、洗染工厂、国营电器零售店等具有时代特色的建筑设施,还有反映当时文化生活的《侦察兵》、《肖邦的青年时代》的老电影广告牌,老北京人能在这里找回当年的回忆,年轻人可以在这里了解到曾经的北京。”王炜说。

  同景比对

  展示百街千巷整治成果

  走进展厅内部,两面玻璃展柜中展示的便是第二部分内容——古都变迁。“今年是核心区背街小巷整治提升三年专项行动的收官之年,将对核心区739条背街小巷进行环境整治提升,并计划于国庆节前完成全部整治工程建设工作。”王炜介绍,“展览主要挑选了北京二环以里比较典型的街巷胡同,我们用影像记录了街巷整治、景观提升、市政基础设施的改造,大部分采用了改造前后对比的方式,全面展现近年来北京疏解整治促提升的建设成果和日益完善的宜居环境。”左手边的玻璃展柜展示了东城区的19条胡同,右手边则是西城区的10条胡同,共包含新旧对比图片100余张。

  东起朝阳门南小街,西至东单北大街,全长723米、宽8米的西总布胡同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最早可追溯到明清时期。如今,这条老胡同开启了全新生活——它是建,地区首条“不停车”胡同。蓝天白云下,整洁宽敞的老胡同静静诉说着百姓的生活故事,青砖灰瓦尽显老北京的古朴韵味;夜幕降临,两侧整齐排列的路灯点亮西总布胡同的夜晚,为这份古朴增添了几分新韵,从胡同中远远望去,以中国尊和国贸三期为代表的高楼群灯火通明,新旧交融,别有一番意境。“然而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破旧脏乱的景象,架空线密如蛛网,遮住了蓝天。随着修补墙面、架空线入地、拆除私搭乱建、空调室外机加罩等一项项工作的推进,很多胡同都焕然一新:方家胡同、雨儿胡同的四合院重现红漆灰瓦;长巷头条布满绿植,精心设计的胡同牌匾尽显老北京生活气息……昔日拥挤脏乱的老胡同回归了应有的宁静和谐。”王炜说道。

  街景影集

  摄影师沿马路一张一张拍出

  展览中,既可以看到整治改造前后的清晰对比,还可以通过上世纪的老照片对比胡同的新旧风貌。在东城区的展板上,几幅拍摄于上世纪50年代的照片重现了东四三条至东四八条当时的街景,“七姐妹照相馆”、卖冰棍糕点罐头的商铺,民国时期中西“混搭风”的建筑,“稀有”的老爷车和随处可见的“二八”自行车……一张张照片无声讲述着千姿百态的街巷故事。除此之外,观众还可以在上世纪50年代的老照片中找寻拓宽前的金鱼胡同、保存完好的砖塔胡同等。

  玻璃橱窗内,由一张张照片拼接而成的长卷静静诉说着北京20世纪90年代初的光阴岁月。“为了尽可能多的开放馆藏档案,我们在每一个玻璃橱窗内都放了几幅北京市重要的历史文化街区的照片册,包括东四北大街、崇文门内大街、新街口南大街的东西两侧立面街片册,这些街景影集皆是,展出。”王炜介绍,1990年冬至1991年春,档案部门的工作人员把城区50条主要街道的街景连续地拍摄下来,编辑成册,形成了珍贵的历史资料,此次展出的6幅便是出自其中。为了清晰、直观地展现建筑和街道的样貌,照片的拍摄工作只能在冬天进行,“只有在冬天才没有树叶遮挡建筑物,此外还要避开人流高峰,所以摄影师基本都是天一亮就拿着相机到了现场,沿着马路一张一张地拍。所以在拍摄这些照片时,我们的工作人员其实是非常辛苦的。”

  街巷新韵

  体现“老胡同新生活”

  展厅中间的红色展墙则集中罗列了具有代表性的街巷胡同整治后的照片,展现首都核心区街巷的新韵新貌。从独具老北京胡同特色的南锣鼓巷,到北护城河的滨水绿廊“潭西胜境”,再到尽显“小资”味道的北京坊,展览的第三部分“街巷新韵”为观众展现了北京在环境整治和景观提升、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改善街区环境打造宜居环境、保护古都风貌、提升城市品质方面的成绩。

  西城区的九湾胡同非常窄,从东到西不过390米的长度里,直弯、急弯、斜弯、缓弯比比皆是。原先单调的灰色墙面不仅不够美观,而且不够醒目,行人在夜晚通过时,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不便。经过改造,原先单调的灰色墙面被画上五颜六色的涂鸦,生动有趣的连环画给冰冷的墙面带来了无限生机,“感觉有一种活力在里面。”王炜介绍,与此同时,一些照片还体现了胡同街巷中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例如,市民自己动手种植植物美化胡同环境,以及近几年流行起来的“胡同微马”,“运动员在平整的地面上畅行无阻,跑过之处还有周边的居民百姓在呐喊助威,是多么和谐美好的景象。”本报记者 李祺瑶 甘南摄

  观展提示

  时间:展期至10月25日(周一至周六)

  地点:北京市方志馆一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88号)

  票价:免费(集体参观且需要讲解服务,请提前3个工作日预约)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

  展期:至8月31日

  地点: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亮点:展览着重从两个方面进行展示:一是把2018年一年中间的整体状态分成十二个单元来梳理以呈现问题;二是选择年鉴记录的艺术家的原作与图片穿插呈现,以作品代表性地显示这个年份的艺术。138位年度选入《年鉴》的艺术家在2018年度,代表性的作品悉数亮相,其中包括28位/组艺术家的原作。

  解读: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周旭君表示,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系列展览已经连续举办五届,其价值就在于系统性的呈现中国当代艺术每年的整体状况与趋势,是对中国当下毎一年实验创新艺术的能量集合、价值推动,又是对广大公众、艺术爱好者拓展思维、提高审美热切期待的积极回应,因此曾连续两届荣获国家文化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花开敦煌

  常书鸿、常沙娜父女作品展

  展期:至9月15日

  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亮点:常书鸿为早期中国留法艺术家中油画的佼佼者,返国后守护敦煌,被誉为“敦煌守护神”。其女常沙娜受父亲影响,一生亦致力于敦煌艺术教育推广。展览展出父女二人的油画、速写、壁画临摹、花卉创作、装饰图案设计、服饰设计等200余件作品,贯穿了两代人在不同时期的艺术经历,完整表达了“花开敦煌”展览的核心精神——“守护与传承”,引发当代人思考面对自身文化应该承接的使命。

  解读:清华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姜胜耀表示,常书鸿、常沙娜,两代艺术家,一生敦煌情,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艺术家热爱祖国、报效国家的使命担当,诠释了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责任担当,诠释了执着艺术事业,躬耕育人的职责担当。举办两位艺术家的展览,就是为了回顾、总结他们的艺术历程,传播、发扬他们的高尚品格,影响、激励更多后学以两位先生为榜样不断增强文化自信、攀登艺术高峰、承担起时代赋予的责任。

  北京舞台美术设计邀请展

  展期:至9月1日

  地点:国家大剧院东展览厅

  亮点:本届展览以“无界”为主题,意在展示当代舞美设计领域与其他艺术领域边界逐渐消融的新趋势;展现舞美艺术家跨越文化背景和专业领域,在舞台工作中担任更多角色的新转变;以及他们走出,、走向世界,参与国际舞台创作的新拓展。本次参展的艺术家来自舞台设计、多媒体设计、服装、灯光等不同舞美领域,部分艺术家同时还兼任导演的工作,参展作品包含舞美模型、服装、手稿、视频、多媒体综合装置等多种形式。

  解读: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长曹林表示,本届邀请展所邀请的25位艺术家几乎都带有双重或多重创作身份。他们用各自不同的观察方式,重新诠释那些已被人们熟知的经典剧目,以独特的创意打破已有的用图像定义的舞台,以及公众对已知经典剧目所形成的思维定式。

  本报记者 成长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稿件、图片均有可靠的来源,目的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 并不代表新讯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本站自动屏蔽违反《广告法》词语。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