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本地新闻>正文

北京首个5G新型智慧社区落地海淀

时间:2019-07-04 11:34:28    来源:北京青年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居民在养老驿站使用社区智能机器人申领身份证摄影/本报记者 袁艺

  今年第一季度,海淀地区生产总值达1651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22.3%,已实现连续13个季度保持7%以上的较快增速,“高于全国、领跑北京”。经济增长的背后,是海淀区持续做强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引擎”。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去年,海淀区启动“城市大脑”建设,这为高科技企业创造了大量应用场景,促进科研成果落地转化。作为“城市大脑”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海淀区将建40个智慧社区。7月3日,本市,5G新型智慧社区在海淀志强北园小区建成,这让海淀区抓住5G商用重大机遇,实现5G时代率先领跑,筑牢创新“生态雨林”。

  老旧小区变身智慧社区

  走进海淀区志强北园,小区南门内的限高杆上,安装了三个高清摄像头,对每一个出入小区的人进行人脸识别……在志强北园小区里,总共安装了20多个人脸识别摄像头,可以实现行为轨迹的跟踪抓拍,大幅提高了小区的安保水平。比如,小区内出现了散发小广告的外来人员,摄像头会将其面部特征抓拍下来,并上传至智慧社区应用平台,当此人再次进入小区时,平台就会自动报警,通知安保人员到现场拦截劝阻。

  这个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旧小区,如今已成为“科技范儿”十足的智慧社区,到处彰显着科技的魅力。井盖安上了移动水位智能监测设备、自行车棚安上了烟感报警器、垃圾箱有了满溢告知功能……坐在中控室里,就能把小区里的任何“风吹草动”尽收眼底。

  像这样的智慧小区,海淀区今年要建40个。科技改变了老旧小区的面貌,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海淀区去年启动“城市大脑”建设,在公共安全、智慧城管、智能交通、智慧环保等领域实现应用,并把“城市大脑”的应用范围扩展到普通百姓生活中,市民可以更加便捷地享受“城市大脑”提供的各种服务。

  而今年启动建设的智慧社区,正是“城市大脑”在公共安全领域的重要尝试。

  ,应用5G通讯技术

  海淀区拥有众多高新技术产业,政府通过提供应用场景,让企业的,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同时也把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引擎”做大做强。海淀区委书记于军表示,要抓住5G商用重大机遇,推动互联与物联技术和模式创新,前瞻布局5G基础设施和产业链,实现5G时代率先领跑。而在志强北园小区,5G通讯技术被,应用到智慧社区建设中。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在志强北园小区,居民已经提前过上了“5G生活”。据承担该智慧社区建设的特斯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总经理赵立介绍,5G网络具有高速率、低延时、大容量、高密度等传输特征,在志强北园小区进行试点,为新型智慧社区的移动化管理服务提供了新模式。

  “就拿人脸识别来说,摄像头和后台系统依靠面部细节来进行识别。在4G通讯技术条件下,如果戴上口罩、墨镜,把面部遮挡住了,就很难识别比对。但是到了5G时代,由于摄像头抓取的细节更加丰富,传输内容更多,即使只看人脸局部,也能识别比对,效率大幅提高。”赵立介绍。

  与此同时,基于5G与微波技术相结合,把5G网络转换为无线传输信号,为老旧小区快速部署通信系统提供了新方法。“在志强北园小区随便找一个有电源的灯杆,就可以架设高清摄像头,捕捉到的图像信息通过无线信号即可传输到中控系统,无需再架设线缆,解决了天上遍布蜘蛛网、地下反复开挖道路的问题。”赵立说。

  政府成为“创新合伙人”

  近年来,海淀区创新发展,工作理念正在悄然变化。“过去我们是‘甲方思维’,从政府审批的角度思考如何为企业提供服务。但在沟通交流过程中,我们发现企业还有更多的实际需求。优化营商环境,政府还是要从企业需求的角度思考,变‘甲方思维’为‘创新合伙人思维’。”于军说,海淀正加快构建以创新合伙人关系为支撑的创新“生态雨林”。

  对此,特斯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云九茜在参与志强北园小区智慧化改造时深有感触。“以前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现在则是为了共同的目标,双方发挥各自能力,合伙共建。”云九茜说,“在安装智慧门禁的时候,我们就遇到了困难。过去居民楼是敞开的,可以随便出入。增设智慧门禁,改变了居民的通行方式,有些居民不理解,提出了质疑。如果单靠企业或施工人员解释,会有距离感。街道和社区居委会得知我们的困难后,主动配合我们,跟居民做好耐心解释,推进了改造工作顺利进行。”

  此外,云九茜还感受到,当企业的实施方案超出了政府所制定的标准时,政府也会给企业提供一个很好的展现平台。“比如,志强北园小区一期改造工程主要是增加智慧门禁、微卡口摄像头等。但在参与改造时,我们发现这个小区的社会组织形态十分丰富,不仅有居民楼,还有校园、养老机构、酒店等。我们就提出,希望通过增加科技应用场景,将其打造为智能社会的‘微缩’样本。政府部门得知后,对此十分支持。”

  如今,志强北园小区的幼儿园门前设置了“徘徊报警”,监控摄像头一旦捕捉到有人在门口长时间停留或徘徊,就会触发中控室报警,安保人员及时询问并采取必要措施;养老驿站里多了一个社区智能机器人,社区登记与办理、计生政策咨询、老年卡办理咨询等服务,都可通过这款智能机器人完成……这为北京智慧社区发展提供了完善的应用样板。

  文/本报记者 王斌

  对话

  海淀今年试点建设40个智慧社区

  对话人:海淀区城市服务管理指挥,副主任 巩振文

  北青报:海淀区为何要开展“智慧社区”建设?

  巩振文:海淀区拥有340多万人口,人群层次很高。海淀区要想提升综合治理能力和服务能力,需要付出大量人力成本,这就要求海淀区要走科技发展道路,实现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替代。与此同时,海淀区的高科技企业很多,需要大量应用场景支持,“城市大脑”的建设工作为高科技企业带来了机遇。

  “城市大脑”是综合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类人脑”的处理方式,自动捕捉、识别数据,并把预警信息自动发送给相关工作人员,使城市管理更加智能化。智慧社区是“城市大脑”建设的一部分。

  北青报:“智慧社区”怎么建?

  巩振文:今年,海淀将在全区40个社区开展智慧化建设试点,通过综合利用智能门禁、人脸识别摄像机等高科技设备,对门禁、消防系统、电梯运行等18个场景进行智能检测和异常情景报警。海淀区的智慧社区建设分为标准版、中级版和,版三种,其中,标准版至少实现7个智慧场景,中级版至少实现12个智慧场景,,版实现18个智慧场景。目前已经改造完成的甘家口小区、志强北园小区都属于标准版智慧社区。

  北青报:“智慧社区”建成后将达到什么效果?

  巩振文:40个智慧化社区建成后,将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小区人车进出情况可控、房屋居住情况可知、消防安全隐患可防、公共安全服务可享。

  文/本报记者 王斌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稿件、图片均有可靠的来源,目的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 并不代表新讯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本站自动屏蔽违反《广告法》词语。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