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园东里16号楼附近有一片平房区,这是北京有机化工厂的职工宿舍,一片上世纪70年代的老平房区。因为各种历史原因,逐渐滋生的违建面积将近1000平方米。今天上午,属地潘家园街道开始对这片违建进行拆除。记者从现场了解到,截至目前,这是今年潘家园街道拆违面积,的一次行动,为创建无违建街道,拆违工作正在向“房前屋后”延伸。
迷宫一样的平房区
今天上午9点,一台小型挖掘机将违建彩钢房房顶掀开,这标志着潘家园东里平房区拆违行动的正式开始。街道城管执法队执法人员在现场不只是指挥拆违工作,更认真倾听居民们的需求,整个工作中居民有哪些要求、叮嘱,执法人员积极协调。
整片平房区当中,还有一大部分因为道路过窄,机械“伸不上手”,需要后期人工拆除,这片“迷宫”里到底有什么,记者一探究竟。
一间数十平方米的违建房屋横在表面,旁侧的过道只留下半人宽,钻过过道,别有洞天。砖混违建房屋、木质板房摆起了“迷魂阵”,一些房屋的墙面甚至裂开了大口子,缠绕这些房屋的,是蛛网般的旧电线,临近的房子里就是灶台,各种隐患就在明面上,检查了几个出入口,一旦发生火情,消防车肯定进不来。
“最小的违建房屋只有三四平方米,也用来出租住人了。”现场街道城管执法人员告诉记者,眼前这片平房区,违建面积近千平方米,多数房屋用来出租住人、仓储,衍生出一些小的加工作坊也在其中。
“我们当然盼着拆啊!”周边居民说,多年来,守着违建居住,心里总是不踏实。
居住环境将整体提升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此次拆违行动,是今年目前为止潘家园街道规模,的一次,不仅违建面积大,涉及住户很多,很多地方大型机械进不来,平房区拆违的工作也更为繁琐,行动大约需要一个星期。潘家园街道城管队队长付占鑫坦言,确实不易,但比起拆违本身,后期的工作则是更复杂的。
“要让居民感受到效果,得到百姓支持,工作才能持续开展下去。”付占鑫介绍,在违建拆除后,还要帮居民们将这片平房区恢复原貌,房屋要修整,路面要垫平等。在前期摸排时,他们也发现,很多违建房屋本不具备电力、下水等设施,平房区内目前也有多处私改电路、私挖下水的情况,在后期工作中,这些问题也是要一并解决的,要让居民们看到,拆违并不只是违建房屋少了,而是整体居住环境都提升了。
本报记者 景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