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双创活动周北京会场主题展于6月13日拉开帷幕,300余家参展企业带来的308项展示项目惊艳亮相。
近年来,北京争当双,跑者。完善生态,着力支持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政策助力,解决企业研发产品走向市场的难题……2015—2018年,北京市日均新设科技型企业数量、,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独角兽企业数量和整体估值均实现了翻番,“北京创造”的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脑电波控制的轮椅、能跟着旅客行走的行李箱、有“人类触觉”的触觉机器人……在2019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北京会场主题展上,300余家参展企业带来的308项展示项目惊艳亮相,展示出北京双创的活力。
“2018年,北京市日均新设科技型企业从2015年的110家增加到223家,实现了翻番;,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2.5万家,实现了翻番;独角兽企业82家,企业数量和整体估值实现了翻番。”北京市发改委党组成员、能源与经济运行调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王英建在13日的开幕式上表示,不断壮大的双创队伍为“北京创造”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成绩亮眼,中关村创业大街进入3.0时代
4月,中关村创业大街的北京博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张跃曦拿着刚刚打印的营业执照,开心地说:“海淀区推出‘集群注册’政策,免费为我们这样的初创企业提供注册地址,真是太意外了!”
“传统孵化器可以提供注册地址服务,但都要收取一定费用。现在,有了‘集群注册’政策,就可以免费提供注册地址。而且‘集群注册’企业的数量不设上限,只要符合要求,有多少注册多少。”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刘春哲说。
“集群注册”服务仅是中关村创业大街创业“翼”计划的一部分。中关村创业大街创新发展总监尹路明说,“翼”计划分为振翼、展翼、比翼三个阶段。在振翼阶段,中关村创业大街为“种子期”创新项目提供“集群注册”服务,并且享受银行开户免费、企业开办免费等政策优惠;在展翼阶段,中关村创业大街将聚焦初创小微企业的成长发展,为项目团队提供各项政策对接、产业对接和投资对接机会;在比翼阶段,获得认可的团队有机会获得中关村创业大街自有投资基金或大街生态内投资机构的全方位投融资支持。
5年时间,中关村创业大街从“外在喧嚣”走向“内敛成熟”,用一个个振奋人心的数据汇聚成一份亮眼的成绩单:累计孵化3451家创业团队;获得融资团队累计1181家,总融资731亿元。2014年开街以来,创业大街从创新创业要素聚集的1.0版本,发展到形成创新创业生态的2.0版本,再到今天形成全球产业创新生态的3.0版本,已经成为具有创新力、国际范儿、全开放的重要创新载体和创新平台与空间。
“从喧嚣走向安静,从热闹走向理性,中关村创业大街不是咖啡凉了,而是创造出了更适合创新创业的环境,更符合创新创业的规律。”海淀区委书记于军认为。
敢为人先,支持网联驾驶研发测试
识别红绿灯、躲避行人、绕过障碍……日前,记者走进凤凰岭脚下的国家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京冀)示范区海淀基地,几辆车顶安装着仪器设备的自动驾驶车辆正在进行测试。
在现场,一个十字路口旁,一名“小孩”突然出现并横穿马路,车辆立即“识别”并停了下来。“这是我们在进行干扰测试,故意制造一些复杂场景,来测试车辆的应变能力。”海淀基地负责人、北京智能车联产业创新,副总经理吴琼说。
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正成为一片蓝海。然而,“测试难、评价难、上路难”成为横亘在当前整个产业面前的难题。北京市先行先试,在2017年12月发布国内,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政策指导文件,并成立“北京智能车联产业创新,”。该,携手海淀区打造北京市,面向自动驾驶车辆研发测试、能力评估而建设的封闭测试场地。“基地真实还原了京津冀地区城市与乡村复杂道路环境,可以构建上百种静态与动态典型交通场景,并搭载网联通信设备与系统,支持网联驾驶研发测试。”吴琼介绍。
截至目前,基地累计为百度、滴滴、戴姆勒等30家中外厂商进行了自动驾驶牌照申领前的测试和评估工作,已有11家厂商65辆自动驾驶汽车在这里通过测试和评估拿到路试牌照,在北京44条123公里的测试道路上继续进行测试。
从封闭测试场到开放测试道路,再到开放测试区,北京市正逐步解决自动驾驶的“测试难、评价难、上路难”。预计到2022年,北京市智能网联车辆示范运行区域面积将达到500平方公里、开放道路里程将达到2000公里,有效解决企业测试需求,加速产业发展。
敢为人先,当好双创的领跑者。近年来,北京市围绕建设全国科技创新,,着力支持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完善创新创业生态,2015年以来,北京已有2个区域示范基地、5个高校和科研院所示范基地、13个企业示范基地,占全国双创示范基地总数的1/6。
政策助力,打通企业创新“,一公里”
在双创周北京会场,柏惠维康科技带来国内首款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实现了神经外科手术的精准定位,定位精度达到1毫米,创口仅2毫米,手术时间从2小时缩短为30分钟。
企业搞创新,研发出的产品最终如何走向市场,往往成为“,一公里”的难题。
成立于2005年的天智航是医疗机器人领域的领头羊,公司研发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骨科手术机器人,定位精度达亚毫米级,适应症范围及定位精度处于,水平。但是,由于公司产品主要销往各大医院,按照政府采购法,采购手术机器人需要3家以上竞标单位才符合要求。“国内做同类产品的,只有我们公司一家啊。”董事长张送根说。
经市发改委会同中关村管委会、市科委、市经信局(原经信委)、市财政局等5个部门联合认定,天智航的产品纳入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项目,为企业参加招投标时争取单一来源采购,提供了支持和便利。“我们做‘科技红娘’,帮企业为创新出的技术产品找销路。”中关村政府采购执行办公室主任戴双如此形容自己的工作。
创新创业助力产业迈向高精尖,引领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2018年,北京新经济迈上万亿台阶,实现增加值10057.4亿元;高技术产业增加值6976.8亿元,较2015年提高34%,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为23%,高技术产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下一步,我们将面向创新主体新需求,启动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着力破除制约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激活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活力。”王英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