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冕)端午节一早,首都博物馆七彩坊里,30名9至12岁的小观众听端午习俗、画“龙舟”、点雄黄,忆屈原,体会传统端午节俗。
陈雨赫是三年级小学生,“我最爱吃豆沙馅儿的粽子”。邻桌的小女孩在西城区上三年级,“我爸爸是四川人,我家更喜欢吃肉粽。”
从吃粽子的口味不同,到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一场互动活动结束后,陈雨赫和邻桌恍然大悟,原来端午节并不仅仅有粽子,他们都表示要买一些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书,了解更多民俗文化。首博工作人员李鑫月说,每一个传统节日都会组织类似的活动,目的就是让更多孩子对传统节日产生兴趣,这样才能引导他们发自内心地传承好优秀文化。
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丰富的内涵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情感。端午假期,包括首都博物馆在内,本市多家博物馆“粽”情演绎端午习俗,让更多人感受到“活”起来的文化。
在石刻博物馆,参观者通过“重五佳节祈安康”展览,了解端午节俗文化,在五塔寺下观看精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还有书画笔会、儿童五子棋比赛、包粽子比赛等丰富活动。“五行八作”展区,参观者们可以体验吹糖人、捏面塑。一位五年级的小学生成为父母的“讲解员”:“这是彩塑京剧脸谱、曹氏风筝……我们在学校,还学习过北京面塑和剪纸。”
端午假期,无论是祭祀龙祖、怀念屈原,还是祈福避灾,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市民李先生说:“端午节里也有家国情怀,有我们不能忘记的初心。所以,我选择在假期和家人一起到博物馆,看一看古人怎么过节,了解更多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