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骆倩雯
2018年,北京地区生产总值超3万亿元,新经济实现增加值超万亿元,其中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6976亿元,同比增长9.4%
2018年,全市医药健康产业全部企业营业收入达1867.6亿元,同比增长14.3%
截至2019年4月底,本市累计推广纯电动汽车26.35万辆,累计建成充电桩17.97万个
2018年,北京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达1500亿元
2018年全市科技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223.9亿元,占第三产业比重为13.1%,占GDP比重为10.6%
医药健康、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精尖产业已经成为北京经济增长的“领头羊”。前天,记者从“高精尖,领域重大技术创新成果”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去年北京地区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6976亿元,同比增加9.4%,高于其他领域。
资金领跑:
去年科技经费投入超25亿元
2017年底,市委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印发加快科技创新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系列文件的通知》,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选取医药健康、人工智能等十个产业作为,发展的高精尖产业,为全市产业发展绘就“路线图”。
市科委副巡视员刘晖说:“目前,高精尖产业正领跑北京经济增长。”2018年,北京地区生产总值超3万亿元,新经济实现增加值超万亿元,其中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6976亿元,同比增长9.4%。北京的医药健康、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大数据、5G等高精尖产业加速态势明显,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3.9%和7.8%。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市科委狠抓重大项目落地,大力发展医药健康产业,,培育人工智能产业,持续推进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支持科技服务业做大做强。同时加强资金支持,2018年,投入科技经费超25亿元,从基础研究、技术创新、要素集聚等方面促进高精尖产业发展。另外,加快组建北京市科技创新基金,对接超过170家机构,立项子基金52支,通过投资决策14支,总规模186亿元。
发展领跑:
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已达1500亿元
在北京,高精尖产业正如雨后春笋,快速成长。刘晖介绍,北京在医药健康、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领域,均保持快速发展态势。
在医药健康领域,2018年,全市医药健康产业全部企业营业收入达1867.6亿元,同比增长14.3%;全市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314家,总产值1323.3亿元。目前,本市有12个1类新药品种获批进入临床,申报和获批生产的新药3个,数量居全国第二。近5年已布局支持的在研品种中,预计2020年有10个以上品种可以实现产品注册,近百个品种可进入临床研究阶段,未来全部上市后有望贡献百亿产值,产出值超10亿元的大品种将达5个以上。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截至2019年4月底,本市累计推广纯电动汽车26.35万辆,累计建成充电桩17.97万个。纯电动汽车在规模效益、推广应用、产业创新等方面占据国内,地位,并已建成相对成熟的产业链,完整覆盖整车、电池、电机、电控、充电设备及服务等多环节。
人工智能产业同样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北京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达1500亿元。北京人工智能领域科技资源优势明显,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自动化所等全国过半数人工智能骨干研究单位聚集在北京。北京拥有模式识别、智能技术与系统等10余个国家,实验室。
此外,在科技服务业领域,2018年全市科技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223.9亿元,占第三产业比重为13.1%,占GDP比重为10.6%,增速10.4%,高于GDP增速3.8个百分点。
创新领跑:
多领域展现技术创新成果
目前,本市高精尖领域已经有一批重大的技术创新成果。这两天,正在军事博物馆举行的科技周活动主场上,本市的51项具有前瞻性、先导性和颠覆性的高精尖技术成果集中亮相,涉及人工智能、医药健康、智能装备、新能源智能汽车等产业。
在医药健康领域,创新正在改变医疗技术。北京推想科技有限公司的人工智能产品已经在胸肺疾病、脑疾病、骨疾病、乳腺疾病、儿童生长等领域得到应用。其主要产品智能X线辅助筛查系统,能够对心胸部位的20多种不同病灶进行判断,既可以帮助体检医生迅速筛检出存在病灶的影像,又可以在门诊住院病例的诊断过程中迅速标识出病变位置。肺部疾病治疗的需求与痛点给AI带来了一个巨大的市场,也给予了AI医疗很重要的启发。
清华脑起搏器系列产品是北京品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研发的,经过多年技术攻关,相继开发出了四代,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等神经性疾病。脑起搏器项目荣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目前,该系列脑起搏器产品已经在全国200多家医院植入近1.5万例次,最长患者植入时间超过9年。2016年10月,脑起搏器系列产品通过CE认证,现已在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印尼及英国等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了植入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