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本地新闻>正文

海淀建筑垃圾将全就地资源化

时间:2019-05-23 15:29:32    来源:北京晚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本报讯(记者叶晓彦)海淀已经成立了年消纳能力70万吨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厂,转变建筑垃圾以填埋为主的现状。未来海淀区政府投资项目产生的建筑垃圾将不再外运或填埋,而是在区内就地再生成为建筑材料,利用率可达95%。

  昨天,记者来到海淀苏家坨镇南安河村,数座苫盖了绿网的渣土和建筑垃圾堆映入眼帘,数辆挖掘机正有序进出,将建筑垃圾运至生产车间,进行资源化再处理,最终制作成建筑骨料,用于河道治理、道路铺装、公厕改造等。海淀区城管委负责人介绍,拆违、棚改等项目会产生大量建筑垃圾,过去一般都会用填埋、外运等方式处理。为了减少二次污染,提高资源化利用率,海淀区正探索搭建建筑垃圾闭环资源化管理模式,实现政府投资项目产生的建筑垃圾全部就地资源化。

  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海淀区将通过搭建“多点小型模块化处置+临时设施处置+固定终端规模处置”的循环利用综合处置体系,实现建筑垃圾的源头减量和后端资源化处置,变废为宝,应用到区内市政工程中。其中,多点小型模块化处置适用于棚改一级开发过程中,能就地处置,极大减少倒运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如四季青镇宝山村拆除现场小型模块化处置设施已于去年8月投产,至今已处理建筑垃圾13万吨。临时设施处置适用于成分相对单纯的建筑垃圾,占地更小,更加灵活,可配合临时设施,对建筑垃圾进行前端分类处置,苏家坨镇南安河村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厂就属于临时设施。

  同时,在海淀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再生能源发电厂西侧,海淀区正在建设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综合处置项目,将建设两条固定式建筑垃圾处置生产线及一条炉渣处理生产线,设计处理规模每年100万吨,含炉渣处理规模约每年7.2万吨,力争明年投入运行,取代临时处理设施。预计到2020年底前,海淀区将实现区内政府投资项目全部纳入建筑垃圾闭环资源化管理体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新讯网无关。新讯网不对文章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