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破项目,支持2亿元、建设100平方公里自动驾驶示范区、符合条件的非本市户籍及工作单位超15公里的人才可申请人才公租房、产业空间资源推行“弹性供地”……在今天的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发展发布会上,海淀区正式发布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公租房、高精尖经济结构产业领域的四大政策,通过政策“组合拳”,持续激发各个创新主体活力,推动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发展。
重大突破项目,支持2亿元
为支撑北京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今天发布的“海淀人工智能十五条”提出,强化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源头创新,支持高校院所、新型研发平台和,科学家团队等创新主体,开展超前研究和创新攻关,对实现重大突破的项目,给予2亿元资金支持。支持企业围绕人工智能芯片、核心算法、操作系统、智能传感器等领域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对取得颠覆性创新成果的项目,给予,1000万元、最多连续三年的资金支持。
大力推进“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围绕交通、医疗、金融、制造、教育等领域,打造一批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场景,对示范带动效果好的项目,给予,1000万元支持。依托北大西门片区、中知学地区、北清路沿线等,区域,规划建设不少于100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打造高品质人工智能研发和产业创新集聚区。
大力加强人工智能产业服务体系建设,联合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发起设立总规模20亿元的人工智能科学家创业基金,并设立10亿元的人工智能产业引导基金。
建百平方公里自动驾驶示范区
目前海淀区已经着手建设范围100平方公里的中关村自动驾驶示范区,并建成了全国,封闭测试场地。为推动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高地,今天发布的“海淀智能网联汽车十五条”提出,建设“汽车大脑”产业生态,支持建设计算、云控、车载终端、高精度动态地图、仿真测试等共性技术基础平台,以及车载智能感知、处理器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给予,1000万元支持。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专业人才引进、初创企业孵育和创新型企业集聚,构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军团”。
建设自动驾驶创新示范区,运用5G通信网络、智能感知、车路协同等先进技术,构建体系完备的开放测试区域,根据建设效果给予参与主体,500万元资金支持。突出自动驾驶场景应用,对短途接驳、物流配送、智能清扫、智能公交等自动驾驶示范应用项目,根据成效给予,1000万元支持。
建设国际产业创新合作体系,支持创新主体提升国际创新竞争力,对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的机构,给予,300万元资金支持。
离单位超15公里可申请人才公租房
海淀区今天还发布了优化海淀区人才公租房保障和管理政策,扩范围、降门槛是,亮点。
扩大创新人才保障范围,就职于海淀区高新技术企业、,企业、,引进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第三方服务机构的人员,以及具有公共管理服务性质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单位的在职人员,均纳入公租房保障范围。
放宽户籍限制,申请人不再要求具有本市户籍,只需申请当月前3个月在海淀区工作并连续缴纳社保即可,“海英人才”及特殊人才还可适当放宽条件。放宽住房限制,申请人及家庭成员在本市有住房,但距离申请人工作单位超过15公里的,也可申请人才公租房。
创新人才公租房管理机制。建立人才配租定量机制,根据申请单位的社会贡献等情况综合考量,给予房屋配租支持。
推出一批科技应用场景建设项目
在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产业空间资源方面,海淀区也制定了相应政策,如通过推行“弹性供地”,将土地供应年限降为20年,并相应降低企业需承担的土地成本。同时,企业也可以采取共有土地使用权或者租赁产业用地的方式使用空间资源,土地租金实行年租制。中关村科学城范围内产业空间,最多可按照不超过地上总建筑规模15%的比例,建设临时居住、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商业服务等七类配套服务设施。
同时,海淀区还将遴选区域内前沿技术和代表性企业,首批推出共计17个,典型科技应用场景,包括智慧医疗、科技公园、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无人便利店、5G技术推广等。17个场景都由海淀区职能部门牵头实施,在投资和运营模式上,采用政府投资和企业筹措资金等多元化投入方式,对于企业投资类的项目,区政府给予一定比例资金支持。 本报记者 叶晓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