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本地新闻>正文

去年全国新增1亿多人次走进博物馆

时间:2019-05-21 10:18:26    来源:新京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缂丝无量寿尊佛像图轴》

  首都博物馆展出的《缂丝无量寿尊佛像图轴》为,公开展览。这张缂丝图为乾隆皇帝为其母祝寿所制,工艺复杂繁琐,长7.5米、宽4.5米,除拥有本次展览多个“之最”外,更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古代缂丝作品。

  对于丝织品等一些特定文物,布展过程中使用了恒温恒湿机,《缂丝无量寿尊佛像图轴》就用了四台恒温恒湿机。展区的每件文物都量身定制了包装匣,让包装与展品严丝合缝,这件巨幅图轴装在一处占了大半个展区的大型玻璃展柜中,色泽鲜明纹理清晰,在展厅内尤为瞩目。据介绍,为了向观众展现缂丝图全貌,展览方根据文物尺寸,特别定制了展厅内,的展示箱,展板上还铺上了一层无酸软纸进行保护。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

  故宫博物院,老师展示学生们在故宫典藏的元代画家赵孟頫书画喷绘图上的印记。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广汉三星堆商晚期青铜面具。国家文物局供图

  中小学生体验修文物,视障人士导览“看不见的博物馆”,广大市民欣赏一系列特展……昨日,国际博物馆日活动在全国展开。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作为文化,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聚焦博物馆作为社区、社群、社会活跃参与者的角色定位。各大博物馆举办的活动也都围绕这一主题,广大市民、中小学生、残障人士都参与到博物馆活动中,在博物馆这一“文化,”平台上感受文化与生活的连接。

  另外,在国际博物馆日,《园说——北京古典名园文物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幕,190件/套来自颐和园、天坛、北海等市属11家公园的园藏文物,集结,面向公众集中展示。

  新京报讯 昨日,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在湖南省博物馆启动。2018年度“全国,创新力博物馆”在主会场活动开幕式上发布,天津博物馆、北京汽车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当选。

  23家文博单位联合举办特别展开幕

  全国23家文博单位联合举办的“根·魂——中华文明物语”特别展览昨日也在湖南省博物馆开幕,展览通过30件(套)在中国古代文明中具有标杆性的文物,勾勒中华文明发展历程。

  特别展览通过30件(套)在中国古代文明中具有标杆性的文物,勾勒中华文明发展历程。

  ,展品包括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商晚期青铜面具,湖北省博物馆藏战国早期青铜鉴缶,上海博物馆藏战国商鞅方升,山西博物院藏北魏彩绘人物故事漆屏,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里耶秦简,湖南省博物馆藏西汉T形帛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藏北平和平解放时移交的城门钥匙等。

  展览的亮点在于突破传统的陈列模式,从材质造型、社会功用、艺术演变脉络、社会影响等多角度对文物进行全方位解读。如代表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神人兽面纹玉琮”,是迄今为止出土的雕琢最精美、品质最佳、体量,、拥有神徽最多的玉琮,被誉为“琮王”。展览展示了其器物造型、使用功能等,并通过玉琮的造型变化、纹饰内涵演变,体现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

  5354家博物馆收藏4000余万件藏品

  昨日的中国主会场活动中,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介绍,截至2018年底,全国博物馆达5354家,比2017年增加218家,免费开放博物馆占总数88.6%。北京、甘肃、陕西等一些省份已达到12万-13万人拥有1座博物馆。

  这些博物馆一共收藏了4000余万件藏品。去年全国博物馆举办展览2.6万个,教育活动近26万次,观众达11.3亿人次,比2017年增加1亿多人次。“博物馆热”已成为中国社会文化的新时尚。

  同时,近五年,中国举办文物进出境展览近500个,博物馆成为展示中国国家形象、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增进相互理解认同的“国家客厅”。

  坐标北京

  1 故宫

  中小学生在延禧宫做文保“实习生”

  因为电视剧《延禧攻略》走红的故宫延禧宫,其实是一栋“烂尾楼”,正中矗立着为完工的灵沼轩——中国首例水族馆式的“水晶宫”建筑。2019年3月,故宫正式启动“延禧宫研究性保护项目”。

  昨日,青少年来到灵沼轩,体验了故宫文保工作者的日常。故宫古建部联合故宫文保科技部、清华大学专家,在灵沼轩上了一堂“水晶宫里的秘密”古建筑科技保护知识青少年教育课。古建部专家向学生介绍了灵沼轩建筑历史概况,文保科技部专家介绍了文物保护工作在开展具体保护干预措施之前需完成的检测分析。

  随后,由来自故宫和清华的5位老师带队,10名学生分成5个组,现场实地完成取样分析,体验如何通过简易的检测设备识别金属、石材、玻璃、瓷砖、灰浆等五种类型材料中的化学元素,理解文物保护工作者的日常工作。

  昨天,故宫一共举办了大型艺术创作、百人篆刻、志愿者咨询与讲座、版画制作体验、音乐会、古建科技保护教育、古建馆展览导赏七大主题活动,大多以青少年为参与主体。

  “合作·共赢/一带一路国际版画交流项目汇报展”开幕式昨天在故宫斋宫举办,同时还要请10组家庭和6组师生现场体验做版画。在熙和门,来自海淀区西二旗小学的学生进行了一场百人篆刻活动,将他们制作的篆刻印在了元代画家赵孟頫书画喷绘图上。

  2 北京汽车博物馆

  视障人士引领市民进入“看不见的博物馆”

  在以“观赏”为主要体验方式的博物馆,视障人士该如何?他们体会的博物馆是什么样的?昨天,北京市文物局组织的“看不见的博物馆”活动,就让市民在视障人士的带领下,感受看不见的世界。

  此次在北京汽车博物馆举办的活动,为普通人提供了特殊的“非视觉体验”。在“看不见的博物馆”里,渐暗的灯光辅以音乐和解说,引导大家静下心来适应幽暗。

  随后,视障人士讲解员带领体验者进入由遮光幕布营造的全黑暗主体验区,触摸各种材质的展品,脚踩人工草坪,倾听气流变化的细微波动,体验不同的空间环境变化。,,进入复明体验区,在有声有光的状态下,重新体验刚才经历的种种。

  据活动主办方介绍,“看不见的博物馆”不仅为视障朋友提供了定制的文化空间,更为普通人提供了换一种角度看世界的契机。目前,北京共有179家博物馆,“看不见的博物馆”可谓是“第180家”博物馆。

  去年,北京市文物局就曾邀请视障人士进入博物馆。4位视障人士代表和2条训练有素的导盲犬,在专业讲解员的带领下,用触摸的方式与北京市石刻博物馆和古钟博物馆文物亲密接触,体验拓片制作,平等享受社会资源。

  3 首都博物馆

  进月亮门感受“全景园林”“京城之巅”亮相展厅

  《园说——北京古典名园文物展》昨日在首都博物馆开幕。该展览共展出青铜器、瓷器等190件精品文物,以及戏单、拓片等50余件/套资料品,以北京市属古典名园在北京800余年城市建置和变迁中的历史、文化、生态及社会价值为主线,按照时间、空间、功能三个线索,为游客揭秘园林文化遗产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市公园管理,专项文展负责人、颐和园副园长秦雷介绍,此次展出的文物规格、级别、精彩度都很高,仅一级文物就有13件,二级文物有19件。值得一提的是,多件重量级文物是,“走出”公园。其中,由颐和园送展的《缂丝无量寿尊佛像图轴》为,公开展览。这张缂丝图为乾隆皇帝为其母祝寿所制,工艺复杂繁琐,长7.5米、宽4.5米,除拥有本次展览多个“之最”外,更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古代缂丝作品。

  北京城中轴线历史的见证者——景山公园万春亭的老宝顶也亮相展厅。据介绍,万春亭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是北京市,,以及最佳的观景点,万春亭宝顶则是这个制高点的亭尖。在2006年的五亭大修中,万春亭更换了新琉璃宝顶,矗立在紫禁之巅的老宝顶终于“退休”,展览现场仍清晰可见雷击时留下的烧痕。“老宝顶可以说就是当时的‘京城之巅’,具有特别的历史意义。”秦雷说。

  文物仅仅是这次展览的一部分,策展人员告诉记者,此次展览还要突出古典园林的整体环境氛围。从一扇月亮门进入正式展厅后,墙面上的手绘图和诗词背景则进一步营造出园林移步换景之感。记者注意到,展览布景细节也处处有巧思,如在背景板加入油漆彩绘图案,用不同色彩的地毯展现中山公园的“五色土”概念等。此外,一面使用多媒体影像手段播放园林四季晨昏景观的巨幅屏幕,也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欣赏。

  新京报记者 倪伟 周依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新讯网无关。新讯网不对文章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