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本地新闻>正文

中外记者漫步北京老城 品味古都新韵

时间:2019-04-24 10:36:51    来源:北京日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漫步杨梅竹斜街体验胡同文化,参访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触摸古都历史,走进老舍茶馆观看原创京味综艺晚会。昨天,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新闻,、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邀请中外记者进行城市采访,赴大栅栏地区的北京坊、杨梅竹斜街,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及77文创园等地体验传统文化与创意文化在古都北京的交融辉映。

  胡同居民热情说“你好”

  昨天上午,约50名中外记者首先来到大栅栏百年商业文化街区内的北京坊。作为北京坊的核心建筑,劝业场这座巴洛克式的小楼曾是官办的工艺局产品展销场,开创了中国文化商业展示的先河,如今经过原真性修缮,又华丽转身为融合当代文化、先锋艺术和流行商业的复合型文化艺术商业机构。

  记者们沿途参观了北京劝业场、PAGE ONE书店、Wework联合办公空间等地。巴西记者罗查说,“一带一路”倡议给各国提供了文化交流的平台,这一点特别重要,“我们应该通过丰富的文化交流活动共同传递发展中国家的声音。”莫桑比克通讯社记者哈拉里奥则对PAGE ONE书店印象深刻,“这里的布置很独特,书的类型也很多,我还看到了自己国家的书,非常喜欢。”

  在杨梅竹斜街,沿途的胡同居民热情地与中外记者挥手打招呼,一声声“你好”展露出北京市民开放友好的心态。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保留老胡同建筑和市井文化,杨梅竹斜街采取“部分腾退”方式,原有1700户居民迁出了792户,留下的居民依然散落在各式大杂院中,质朴的市井气息与感性的文艺氛围并存。来自阿富汗时报、独立者报等外国媒体的记者,纷纷走入胡同小院合影留念,并就文旅融合、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等话题与项目运营方交流。

  文创园学做老北京“毛猴”

  “这是我第一次到北京,最期待的就是这一次的行程。”下午两点,中外记者一行效仿古代文武官员从孔庙大门外的“下马碑”下车,在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近距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智利记者艾利克斯兴奋地说,他在家乡,亚哥的住所就在孔子学院附近,身边也有朋友正在学中文,因此对中国传统文化很感兴趣。

  当了解到历史上的国子监从明朝开始就招收琉球、日本、朝鲜、越南、泰国、俄罗斯等国的留学生时,不少记者竖起了大拇指表示赞叹。“我在这里真切感受到中国与其他国家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我会把这种友好交流的故事讲给更多俄罗斯人听。”一位俄罗斯记者说。

  移步77文创园国子监园区,雕漆、剪纸、篆刻、毛猴等北京非遗和手工艺传承人现场展示独门绝技,吸引中外记者驻足体验。他们都是“东家”这一匠人手作电商平台的签约匠人。阿富汗时报记者塞迪克对拇指大小的老北京毛猴摆件爱不释手,现场“拜师学艺”。“北京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不仅将这么多好的手工艺保留了下来,更可贵的是将它们传承和创新,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现场记者说。

  老舍茶馆赏曲艺表演

  演员口含一个灯架,灯架上竖数支点燃的蜡烛,演唱时用牙齿咬住灯架,保持字正腔圆的同时蜡烛需不熄灭……在前门西大街老舍茶馆,曲艺表演艺术家的绝活儿“含灯大鼓”让前来参访的中外记者惊叹不已,鼓掌叫好。

  老舍先生是京味文化的代表之一。这次中外记者共同来到老舍茶馆,不仅品味到传统的大碗茶,还尝到了驴打滚、枣花酥等京味点心。轻晃茶碗、细品茶香,台下记者随着台上的茶艺师一起感受地地道道的北京味。伴随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气韵十足的唱腔,外国记者也过了一把“老北京”的瘾。

  据悉,围绕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办的城市采访将在本周陆续展开,包括京味文化、科技创新、高端制造、文化贸易等八大主题,目前报名记者人数不断增加。

  “今天的采访收获很大,给我带来了非常丰富的文化体验。”纳米比亚《信心报》记者埃尔维斯说,期待在接下来的城市采访中体会到更多北京的城市魅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新讯网无关。新讯网不对文章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