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骆倩雯)昨天,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2018年北京全市年均降尘量为7.5吨/平方公里·月,2019年北京确定的降尘指标为6.5吨/平方公里·月。
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生态环境处处长李立新介绍,北京市扬尘主要来源于施工扬尘、道路扬尘和裸地扬尘,同时,扬尘也是细颗粒物(PM2.5)的重要来源之一,约占本地来源的16%,是影响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突出问题,也是环保督察、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之一。
近年来本市全年建筑开复工面积保持在2亿平方米左右,2019年各类施工工地约3132个,各类道路总里程约29463公里,裸地约500平方公里。李立新介绍,目前,全市各行业主管部门“管行业管环保”,各区、乡镇(街道)守土有责,形成扬尘防治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市生态环境局建成覆盖全市乡镇(街道)包含1020个监测点位的粗颗粒物监测网,随时监控扬尘指标。
市生态环境局每半月对全市粗颗粒物监测排名后三十名和各区排名后三名的乡镇(街道)进行通报;每月对北京道路尘负荷监测排名最差的10个乡镇(街道)以及最脏的10条道路进行通报。
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牵头构建全市统一的扬尘可视化、智能化监管平台,各行业主管部门在全市房屋建筑工地,规模以上交通、水务、园林绿化等工地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并将数据信号接入统一平台,实现部门间互通,监控治理工地扬尘。
针对“当前PM2.5是主要污染物,管扬尘意义不大”的观点,李立新表示,PM2.5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扬尘粒径分布范围比较广,绝大部分粒径在0至100微米之内。所以,扬尘里面包含PM2.5。
李立新介绍,虽然扬尘这类粗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影响没那么大,但是对城市整洁度以及老百姓感观有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