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白纸坊街道金泰颐寿轩养老照料,,工作人员正带领入住的老人做手指操。 本报记者 邓伟摄
本报记者 潘福达
“这儿以前真是煤厂?”在西城区白纸坊街道南横西街92号院门前,路过的街坊邻居往往都是这样的第一反应。朱红门窗、青砖灰瓦的四合院建筑,看上去和黑乎乎的煤厂怎么也搭不上边儿。
伴随着城区“无煤化”进程,老北京人记忆中的胡同煤厂陆续关停,在四年前彻底退出京城。西城区,一个退出的南横西街煤炭经营部,现如今早已褪去了煤厂的痕迹,近日以“金泰颐寿轩白纸坊养老照料,”的身份重新回归居民视线,成为西城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场所。
四合院养老更有亲切感
从外观上看,这里和胡同里的大院儿没有什么明显分别。一进门,院里一派北京四合院的风情:露天的院子,长廊四周环绕,朱红色的花格窗棂古色古香,墙上绘着吉祥如意纹和山水画,院子里绿植遍布,徜徉其中还能听见清脆的鸟鸣声。
“胡同四合院式养老,让入住的老人更有亲切感!”北京金泰颐寿轩连锁养老机构党支部书记朱立杰见证了这里从煤厂改造为养老院的全过程。在这儿生活,老人们感觉更像是到了老街坊家里串门儿,平房的环境也更接地气,适合老人们在院内活动。
晌午时分,阳光正好,今年80岁的张爷爷坐着轮椅出来遛弯儿了。“我终于回归胡同了,感觉倍儿亲切!”他笑起来皱纹都舒展开了。打小他就在胡同里长大,几年前搬进了京郊的一家养老院,子女带他到这儿参观后他眼前一亮,成为了这里的第一位住户。“住了一辈子胡同,养老还想在胡同里。”入住的多位老人,都一眼相中了四合院的环境。
养老需求促煤厂转型
胡同四合院内京味儿元素随处可见,精心设计的细节又处处提醒着人们,这里的确是一座养老院。
在院长李元华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老人们入住的房间,这里“藏”着不少贴心的适老化设计:平房没有门槛和阶梯,适合老人出行;桌椅设备都是圆角,以防老人受伤;地板采用吸声防滑地胶,皮鞋踩上去几乎没有声音;卧室里的智能床可以遥控升降;洗手台的水龙头可自由伸缩,适合坐轮椅的老人洗漱……
从煤厂到现代化养老机构,二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咋就联系到了一起?
随着北京能源结构变化和城市建设推进,胡同煤厂逐渐退出京城。腾退后的煤厂如何转型,成了摆在京煤集团面前的难题。“北京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凸显,我们和街坊都熟,还有着位置优势,为什么不能尝试做养老呢?”健康养老产业,成为京煤集团转型锁定的重头产业。煤厂历经新生,也继续为胡同居民们带来温暖。
城市服务业成新业务
告别了蜂窝煤,煤厂员工自此“跨界”投身服务业。几年内京煤集团陆续开设了善果寺分院、孔雀分院、福寿老年公寓、八条分院4家分院,白纸坊街道、前门街道2家养老照料,以及广内街道老墙根养老驿站,多数都是四合院式风格。
朱立杰介绍,金泰颐寿轩白纸坊分院目前正处于试运营阶段,将于4月18日正式投入运营,共设置68张床位,辐射周边社区,缓解白纸坊街道养老资源匮乏的现状。展览路街道、大栅栏街道和新街口街道3家养老照料,正在建设中,它们的前身同样是胡同煤厂,预计将在年底建成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