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本地新闻>正文

筹建北京文化资源数字化平台

时间:2019-01-18 16:29:54    来源:北京晚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我们出版的《北京奥运会志》,才发行了几百套,既是见证北京奥运会的重要资料,又有收藏价值。可惜,10年过去了,还有不少就‘躺’在我们的仓库存里,专家看不到,市民不知道。有着同样命运的还有侯仁之先生主编的《北京历史地图集》,像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在市政协会期间,市政协委员、北京出版集团总经理曲仲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感慨。

  优秀图书躺在了仓库里

  曲仲委员说,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也是全国文化,,北京出版集团又是文化单位,所以在北京文化的发掘整理研究上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日前,北京出版集团统计显示,仅近四十年来,出版有关北京方方面面的图书就达1500种之多。其中,既有《北京古籍丛书》《京华通览丛书》《北京史》《北京志》《北京历史地图集》《北京文史资料选辑》等文化历史方面的精品图书,也有《首钢改革》《北京奥运经济研究》《北京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关村笔记》《北上》等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北京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研究著作和文学作品,可谓是包罗万象,门类齐全。

  比如,去年在收集中关村资料时,就发现北京出版集团出版了相关图书六十多种。这些书不但很有价值,且编写单位涉及市文化局、文物局、社科联、社科院、文联、政协文史委、地方志办、党史办、档案局、文史馆等政府部门和有关事业单位,也有市属各区县、各院校、各企业,是北京市文化建设的一座宝藏。但是,由于市场原因,这类优秀图书往往印数不大,且很少有重印的机会,有的连市属图书馆都很难见到,结果是好书只能躺在仓库里。

  借力互联网让好书出仓

  为了让好书走出去,北京出版集团连续三年组织“品读北京”北京文化图书连展连销,还举办相关讲座,目的就是让读者知道、市场知道,也要让市民知道大量的未知好书。但由于资源限制,效果并不理想。

  能否寻求一种新技术支持下的方式让仓库里的好书“活起来”?在市政协会的间隙,曲仲委员与北京发行集团的龙晓雯委员进行了沟通,约定两家联手破局。但是,即使是两家合作,对于北京庞大的文化出版发行市场而言,还是显得势单力薄。

  曲仲委员说,互联网时代,融媒体的发展给文化资源的整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作为全国文化,建设,北京理应有所作为,走在全国的前头。因此他建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投入财政资金,由文化主管部门牵头,筹建北京文化资源数字化平台,集合市属各方面的资源,将有关北京文化的相关文字、图片、地图、影像等,通过平台进行集中整理,实现全市的资源共享,为全国文化,建设做出一件实事。

  好书数字化意义很深远

  曲仲委员说,建立数字平台的基础工作量很大。以北京出版集团为例,现有的文字资料就达5亿字,还有包括图片等。为了北京文化,的建设,只要有政府支持,北京出版集团愿意把这个责任担起来。

  曲仲委员表示,图书资料的数字化,也会打击北京出版集团这样的传统出版单位,但从长远看,这对文化,的建设意义深远,这点牺牲也值得。而且数字化将会为图书销售、阅读开辟新的渠道,也许会给相对沉闷的传统图书销售市场带来新的生机。 本报记者 龙露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新讯网无关。新讯网不对文章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