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本地新闻>正文

国家大剧院“公众开放日艺术节”

时间:2018-12-24 09:54:51    来源:北京日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国家大剧院公众开放日艺术节现场 童声合唱 高尚摄

  国家大剧院台湖音乐周 甘源摄

  国家大剧院原创民族舞剧《天路》 王小京摄

  2018年12月22日,一年一度的国家大剧院“公众开放日艺术节”如约而至。市民免费走进这座艺术,,感受艺术带来的美好。

  自2009年起,国家大剧院将每年12月22日定为“公众开放日”。将“,”办成“一节”,将“人民的节日”办成“艺术的盛会”,是国家大剧院亲民、为民、惠民的一个缩影。

  国家大剧院始终秉承“人民性、艺术性、国际性”宗旨,“人民性”位居首位,“艺术改变生活”的道路鲜花绽放、馥郁芬芳。

  11年栉风沐雨,国家大剧院已成为全球规模,、现代化程度,、艺术生产非常活跃、运营效益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表演艺术,。

  11年耳濡目染,超2000万人次观众走进国家大剧院,看歌剧、赏芭蕾、瞧京戏、听音乐会、参与艺术普及活动……西方与东方、古老与现代,在这里交融相会。她宛若一颗明珠,装点着城市的夜晚,装点着人们的文化生活,赋予这座城市优雅的艺术气质。

  11年躬耕细作,艺术航母乘风破浪、一路前行,高雅的文艺演出、独立的艺术生产、优质的文化服务、持续的艺术普及……国家大剧院凭借,的文化自觉、文化担当、文化作为,一步一个脚印描绘出一座,艺术,的风貌与风范。

  公众开放日:走进大剧院、了解大剧院、享用大剧院

  12月22日,冬至之日,一场全民同乐的文化盛宴在国家大剧院热闹开席。

  从上午9:00到下午16:30,50余场丰富多彩的现场演出和艺术活动连轴登场,处处是舞台。

  歌剧院内,运用8k技术拍摄的歌剧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首映,观众透过银幕领略俄罗斯油画般的音乐史诗画卷;音乐厅里,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北京交响乐团分别带来合唱音乐会和交响乐音乐会;小剧场中,由大剧院管弦乐团带来的室内乐倾情上演,观众在音乐世界里自由徜徉。

  橄榄厅铜门,校尉胡同小学、自忠小学等带来旋律悠扬的童声合唱;戏剧场入口,正上演让人沉醉其中的昆曲艺术表演;花瓣厅内,,异域风情的阿根廷舞蹈、印度舞蹈竞相上演;新闻发布厅内,古典音乐频道精彩片段赏析和剧目特别活动别具匠心。

  公共空间也是人潮涌动,北水下廊道“剧中人”迎宾活动、北玻璃幕墙下的整点报时、西咖啡厅第五空间舞台的民乐室内乐演出、东咖啡厅前舞剧《天路》的快闪、机器人智能导引、国家大剧院自媒体体验展示活动、《国家大剧院》杂志推介等活动,为观众献上奇妙艺术之旅。

  原创歌剧《兰花花》、原创儿童歌剧《没头脑和不高兴》……国家大剧院还精心准备了异彩纷呈的演出大戏,喜庆气氛伴随着高质量的艺术呈现,传递给每一位走进剧场的观众。

  当晚,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还举办了《群星耀京华——京津冀群众精品文艺节目展演》,为城市副,民众带来一场节目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大餐。

  处处充满惊喜,时时洋溢温情,走进大剧院、了解大剧院、享用大剧院——相信走进这里的人们,都深深感受到了这一点。

  荟萃世界经典:艺术盛宴成家常,北京文艺无淡季

  总有一些瞬间,让人铭记在心;总有一些场景,让人回味无穷。

  2018年10月30日晚,匈牙利钢琴家安德拉斯·席夫登台,演奏舒曼、莫扎特、巴赫及勃拉姆斯的多部钢琴经典。全部曲目结束时已是21时25分,观众掌声不息。最终,席夫一共加演七首!此时已是22时10分。这场长达三小时的钢琴盛宴,定格下一个极为绚烂美好的艺术之夜。

  2018年 11月18日、19日两晚,柏林国家歌剧院管弦乐团登台,年逾七旬的指挥巨匠丹尼尔·巴伦博伊姆执棒演奏勃拉姆斯全套交响曲,可谓超级大手笔。而对巴伦博伊姆来说,北京也给他带来惊喜,“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有这么多年轻观众来听音乐会,而且他们的观演素养这么高,这是在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都无法感受到的。”

  2018年11月22日、23日晚,“天团”柏林爱乐乐团降临,一场演绎“马勒五”,一场与郎朗携手。钢琴家郎朗和指挥大师杜达梅尔此前有不少合作机会,但在北京演绎莫扎特却是头一回。这场“世纪音乐会”结束时,两位好兄弟紧紧相拥……

  上述三个场景,只是国家大剧院全年精彩演出的三个缩影。2018年,国家大剧院累计演出919场,观看演出观众达92.2万人次。

  凭借超大演出体量、超强演出阵容,国家大剧院成为世界优质艺术资源的聚集平台。以2018“醇·萃古典”系列音乐会为例,名团大师云集,柏林爱乐乐团、圣彼得堡爱乐乐团、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柏林国家歌剧院交响乐团、圣切契利亚交响乐团等,交响名团,以及阿什肯纳齐、泰米尔卡诺夫、穆特、潘德列茨基、蒂勒曼等艺术大师轮番登台。

  世界经典荟萃,民族艺术更是争奇斗艳。

  在今年“中国交响乐之春”的舞台上,以“改革开放40年礼赞——世界语言·中国故事”为主题,集结国内9支交响劲旅,演绎35部中国交响乐经典与新作,多维度展现华夏风采。

  11年来,京剧、昆曲、越剧、黄梅戏、川剧、粤剧、豫剧、晋剧等几十余种中华戏曲优秀剧种在国家大剧院登场,向世界展示中国艺术,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在完成大体量艺术演出的同时,国家大剧院建立了新春演出季、夏季演出季、秋季演出季和建院演出周的“三季一周”演出季运作模式,策划推出系列主题艺术节和,品牌项目,如“歌剧节”“中国交响乐之春”“五月音乐节”“漫步经典音乐会”“八月合唱节”“舞蹈节”等,形成了常态化演出板块。

  曾几何时,为了一场高端高品质演出,人们要苦苦等待某个节日或者需要漂洋过海。如今,季节性的艺术盛宴在国家大剧院已如家常便饭,北京没有了艺术淡季。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齐志英,是国家大剧院铁杆会员,在这里度过了太多美好的艺术时光,“经典作品变换成多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在这里永世流传!国家大剧院改变了我的生活,让我们不出,便能看遍全球经典演出!”

  精品剧目制作:一手抓世界经典,一手抓中国原创

  歌剧《泰伊思》,四度加盟国家大剧院制作的“歌剧,”多明戈,再一次展现他登峰造极的王者风范;歌剧《军中女郎》,男高音歌唱家石倚洁连飚19个High C“点燃”演出现场,成为观众津津乐道的佳话……

  被誉为“音乐艺术皇冠上的明珠”的歌剧艺术,一次次带给北京观众艺术震撼。

  歌剧是衡量一个剧院乃至国家舞台艺术水准的重要标志。今年,随着制作实力与日俱增与观众审美品味不断提升,国家大剧院制作推出了法,剧《泰伊思》《罗密欧与朱丽叶》、意大利美声歌剧经典《军中女郎》《梦游女》、瓦格纳鸿篇巨作《纽伦堡的名歌手》、,难度的莫扎特名作《唐璜》,用世界艺术语言向经典致敬。

  除了歌剧,国家大剧院在其他艺术领域也频频发力。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以改革开放,工程青藏铁路为创作背景的现实题材舞剧《天路》应运而生,凸显民族团结、军民一心的精神内涵。

  据统计,2018年国家大剧院共推出11部新制作剧目,复排剧目16部。如此旺盛蓬勃的生产力令人惊叹!一手抓世界经典,一手抓中国原创,国家大剧院不断推出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优秀作品。

  2018年9月,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竣工验收。作为集舞美设计制作研发、国际舞美艺术交流、布景服装道具仓储、剧目排练合成、演出艺术活动和艺术普及教育于一体的艺术平台,台湖舞美艺术,投入使用,为国家大剧院剧目制作、排演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民族舞剧《天路》、莫扎特歌剧《唐璜》都在这里进行了排练,极大提高了剧目排演效率。

  11年来,国家大剧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的创作导向,秉承“为谁制作,给谁看”创作理念,密集推出了87部自制剧目。而通过联合制作、独立制作、原创制作“三步走”策略,也迅速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活跃艺术生产机构。

  在制作推出超大体量自制剧目的同时,国家大剧院建立了一套完善科学的剧目制作体系,获得世界同行的高度认可。连世界,歌唱家多明戈都感慨不已:“太不可思议了!这在世界其他地方是,不可能的!即使是一些历史悠久的百年剧院,如今每年也只能创作出三四部左右的新剧!”

  “滴灌工程”:艺术普及长流水、不断线、全链条

  2018年7月的一个周末上午,国家大剧院北水下廊道聚集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吸引他们远道而来的是每个周末如约而至的“周末音乐会”,售价40元,会员价10元。

  这天上午,中国国家芭蕾舞团交响乐团携手钢琴演奏家陈萨登台。已届耄耋之年的作曲家杜鸣心、施万春亲临现场,与观众分享创作故事。像这样的“周末音乐会”,11年来已成功举办500余场。

  公益为民,服务至上。11年来,国家大剧院秉持“艺术改变生活”核心价值理念,构建了常态化、高水准的艺术普及活动体系,形成了覆盖小学、中学、大学的艺术普及全链条。

  2018年,国家大剧院举办“周末音乐会”“经典艺术讲堂”“走进唱片里的世界”等艺术普及教育演出及活动1186场,参与观众约33万人次。

  除了剧院里的艺术普及演出活动,国家大剧院还通过“五月音乐节”公益演出和“百场公益演出”走出去等剧院外公益演出活动,为城乡居民带去艺术的问候。

  比如,今年“五月音乐节”期间,艺术家们走进博物馆、学校、医院、高铁等地,让高雅艺术流淌在城市的血脉里,让市民拥有满满的获得感。今年9月,于台湖舞美艺术,举办“台湖音乐周”,城市副,民众在家门口欣赏到了高品质艺术。

  文化惠民不断创新推出新形式,努力拓展艺术普及渠道,扩大艺术普及群体。

  今年11月,时隔七年再度造访国家大剧院的柏林爱乐乐团携手指挥大师杜达梅尔、钢琴家郎朗震撼来袭,两场演出一票难求。国家大剧院以,努力向团方争取到了分会场的直播版权,在大剧院新闻发布厅、艺术资料,和台湖舞美艺术,,特设三个现场“分会场”,通过传输技术对两场音乐会实况进行高清同步直播,近1500名观众通过大屏幕免费享受到这场“世纪音乐会”。

  在全世界,将歌剧搬上大银幕早已成为潮流。2013年起,国家大剧院开始试水高清歌剧电影,成为国内首家拍摄歌剧电影的表演艺术机构。截至目前,大剧院已拍摄《图兰朵》《骆驼祥子》《长征》等28部歌剧电影,并通过举办国家大剧院“国际歌剧电影展”,有效拉近了高雅艺术与普通大众的距离。

  2019年1月1日起,国家大剧院将设立观演“公益座”,以慰问感谢为首都城市建设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各行业、国内外先进代表。同时,将推出学生优惠购票、向参观游客开放部分演出彩排观摩等惠民举措;运用科技手段建设智慧型剧院,努力办好“网上大剧院”,整合推出大剧院微信服务号“智慧管家”,设置大剧院参观智能导览。

  艺术普及,长流水、不断线、全链条,国家大剧院持之以恒的艺术滋养,已经让艺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市民文化生活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中外文化交流:阐释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

  “没有词汇可以概括我今天的感受。高超、专业的艺术作品讲述了我们共同的历史,演出也堪称,。中国国家大剧院家喻户晓,我希望它能到世界上更多的国家去演出,向全世界展示中国。”这番话来自俄中友协副主席库尔科娃。她在观看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后,如此感慨。

  2018年9月,应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亚历山大红旗歌舞团邀请,国家大剧院携原创歌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赴俄罗斯进行交流演出。

  作为东道主,俄罗斯指挥大师捷杰耶夫由衷赞叹:“国家大剧院为全世界的艺术工作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艺术在这里融会贯通。我想,国家大剧院在世界剧院中的分量会越来越重,它作为世界文化使者的地位也会越来越突显。”

  国家大剧院坚持“国际性”办院宗旨,广泛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化艺术成果的同时,也不断让中国优秀文化“走出去”,努力提升中华文化在世界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截至目前,国家大剧院已赴美国、英国、意大利、俄罗斯、德国、澳大利亚等18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巡演,将中国符号、中国元素的作品传递给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阐释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

  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总裁克里夫·格林逊爵士曾表示:“中国国家大剧院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艺术文化,之一,而且我们都认为中国必将成为21世纪的世界音乐,,中国国家大剧院是这方面的引领者。我们应该成为它的合作伙伴。”

  11年来,国家大剧院以强烈的“文化磁性”,构筑了多层次、高规格的中外艺术交流体系,已与132家驻华,和440家国际艺术机构建立了工作联系,与英国,歌剧院、美国肯尼迪艺术,、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等33家世界一流艺术机构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并在节目演出、剧目制作、艺术培训等方面取得了丰硕合作成果。

  真正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不仅意味着有资格承载世界,的旋律,更意味着成为国内优质演出向国际输出的平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国声音,世界表达。文/李红艳

  国家大剧院11年运营数据

  商业演出9600余场,吸引观众超2000万人次;

  迎接800多家中外艺术院团、超30万人次中外艺术家;

  自制剧目共计87部,其中原创剧目28部;

  开展艺术普及教育演出及活动近1.2万场,参与观众近480万人次;

  举办各类展览近400场;

  拍摄歌剧电影28部;

  自制剧目和乐团先后赴亚洲、欧洲、北美洲、澳洲的18个国家和地区。

  评论

  建造人民的精神高地

  当回眸奔涌向前的中国文化历史,国家大剧院的建立,能够留下动情的一笔。当窥探波澜壮阔的中国舞台艺术,国家大剧院的发展,必然会留下生动的案例。国家大剧院10多年的发展实践证明,它不仅是一座恢宏的建筑,更是一方人民的精神高地。

  国家大剧院很“高”,作为国家,的艺术,,大剧院自成立以来,吸引了众多国际一线院团奉献高品质的演出,增进中外艺术的交流。不但请进来,还积极走出去,大剧院持续的国际巡演,也让更多人听到中国的声音。大剧院很“低”,大剧院的门常年为每一位普通观众打开,在公共区域推出免费音乐会、在开放日请进一线工人、持续地进行艺术普及,大剧院为不同年龄段、不同需求的观众提供着艺术服务。观看演出的观众,慕名而来的游客、前来感受艺术氛围的小朋友……人们可以尽情徜徉在艺术的世界,享受着改革开放以来舞台艺术的精粹。

  国家大剧院很“大”,经过十多年的摸索,大剧院探索出了一套科学管理模式。不是剧场,超越剧院形态,大剧院已经成为集演出经营、剧目制作、艺术普及教育、艺术交流、,经营和创意产品开发于一身的多元化、多功能的国家表演艺术,。大剧院很“小”,致力于为观众提供精细化、人性化的服务。在进门处给观众提供免费开水,定时定点为观众免费讲解,为迟到的观众架起同步直播的电视……在可以想到的地方,都为观众考虑,在可以改进的地方,都努力做到更好。

  这一切都是国家大剧院的管理和实践者,牢牢抓住了“人民性、艺术性、国际性”,尤其是,始终坚持为人民的宗旨。坚持人民性,不是一味地迎合,而是引导人民,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面对科技的发展、技术的革新,国家大剧院不断融合艺术和技术,丰富和创新舞台表现形式,拓展高雅艺术推广普及渠道。近年来,大剧院通过“古典音乐频道”线上传播、举办“国际歌剧电影展”、演出及户外大屏直播等,让高雅艺术插上翅膀,飞入寻常百姓家。

  “四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国家大剧院的发展成为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一个缩影。伴随着中国的发展,国家大剧院也为中外文化的交流、世界文明的互鉴,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文/王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新讯网无关。新讯网不对文章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