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谌)圆明园是首批国家遗址考古公园,拥有丰富的考古资源。昨天,来自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的40名小学生在圆明园体验了一堂现场模拟考古实践课程,通过模拟考古让青少年了解考古发掘和历史文化,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本次活动将课堂授课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在圆明园管理处多功能厅,专业考古工作人员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考古现场图片、简笔画为学生们讲解了圆明园的历史以及探方、手铲、拍照、绘图、写标签等基础考古知识。在室外模拟考古沙坑,学生们戴着白手套,在考古老师带领下,学习使用手铲、水平仪等考古工具。很快,陶片、瓷片等“文物”先后出土,学生们按照要求填卡,体验了完整的考古发掘工作。,,圆明园文物科工作人员还带领学生们参观了圆明园展览馆近几年新出土的文物,介绍了各种文物的知识。
作为国家遗址考古公园,圆明园曾多次组织公众考古活动。2015年起,圆明园先后将西洋楼遗址区养雀笼考古现场、远瀛观考古现场、如园考古现场的考古工作向游客全程开放。
下一步,圆明园还将把紫碧山房开放为公众考古基地,并计划在文源阁打造“考古模拟区”,给广大学生团体、考古爱好者提供更多的考古参观和体验场地。明年,圆明园的模拟考古实践课也会加大频次,并面向社会公众开放预约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