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州
通州南大街、皇木厂村、仇庄村……过去的2年时间里,,美术学院派出团队对通州6大城乡区域开展调研和采集、拍摄工作,2万多张照片、300分钟视频、4500GB球幕数据,为通州人留住乡愁。
现在,位于通州宋庄的槐谷林当代艺术,里,“通州视觉记忆”——大型影像采集及数据管理应用平台课题结题汇报展正在这里展出。步入展厅,只见偌大的电子屏幕上滚动着动态影像,而观众可以自主操作的全景球幕图像更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除此之外,3D模型等多种不同类型的数据采集成果也令人叹为观止,徜徉展厅中,观众能够在静态摄影和生动文字的环绕下全方位感受中国城镇化背景中的鲜活个体样本。
据了解,自2016年11月30日立项以来,央美“高精尖,”课题团队在为期2年的工作过程中,分别在北京市铝材厂厂区、通州南大街回民聚居区及清真寺、于家务乡仇庄村、西集镇儒林村、潞城镇兴各庄村和张家湾镇皇木厂村等6个各具特色的城乡区域开展调研、采集和拍摄工作,最终完成了超过2700多个采集点、20000张图像档案(其中全景图5532张)、300分钟视频、4500GB球幕数据文件及课题研究报告。
“通州正处在一个蜕变的时期,今天再回来看刚开始作业时采集的资料,其中有一些地方的照片或影像,已换了新颜,所以这些资料和数据无疑是丰富而珍贵的。”课题负责人、,美术学院王川教授表示。据悉,第二批视觉档案选址将很快提上日程,届时系统信息会陆续更新。
此次“通州视觉记忆”——大型影像采集及数据管理应用平台课题结题汇报展,从12月13日一直持续至12月26日。
文/北青社区报 张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