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潘福达
改革开放40年来,北京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迎来巨变,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奠定了坚实基础。
昨天,市政府新闻办举行“走好改革路、奋进新时代”北京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40年来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40年来全市GDP平均每5年翻一番,实现了年均10%的两位数实际增长;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不足300元跃升至5.7万元,增长近200倍。
北京GDP每5年翻一番
改革开放40年来,北京的综合经济实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市发改委副主任王强列举了一组数字: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8万亿元,40年来平均每5年翻一番,实现了年均10%的两位数实际增长,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由2.9%提高到3.4%;2017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91万美元,年均增长7.4%,已经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或地区水平;经济增长带来了财政收入的增加,2017年全市财政收入5430亿元,40年增加了100多倍。
亮眼数字背后,是北京为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做出的持续努力。王强介绍,40年来,北京以更少的能源消耗支撑了更大的经济规模,发展方式由过去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集约减量转变,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年均下降5.4%;科技创新成为首都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贡献率超过60%,本市基本形成了以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为主导的高精尖经济结构。
40年来,北京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现代市场体系更加完善。2017年,全市国有企业资产总额6.4万亿元;全市私营、个体经济170多万户,从业人员近千万,占全市比重均超过八成。
与此同时,北京资本市场体系逐步走向成熟,截至10月,北京地区共有315家上市公司,占全国比重为8.8%,共有475家新三板企业,占比13.5%。北京还在全国最早建立了技术市场,发展成全国,的技术商品、技术信息集散,,2017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4400亿元,占全国总量超过三分之一。
营商环境全国居首
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来北京落地生根,北京成为全国创业者梦寐以求的创业热土。本市近年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今年8月,北京在全国营商环境试评价中综合,,推动我国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排名提升32位。
本市价格改革持续深化,逐步实现竞争性领域和环节价格全部放开,98%以上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由市场决定,实施多元化的差别价格政策引导资源有效配置。
北京明确了“四个,”的首都功能定位,减量发展、瘦身健体,是北京近年来探索出城市发展的新路。北京紧紧牵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推动完成了一批有共识、看得准、能见效的疏解项目,制定实施严格的新增产业禁限目录,截至2017年底,累计不予办理登记业务1.86万件;累计关停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近2000家,调整疏解各类区域性专业市场近600家,推进教育、医疗单位向外转移布局。
人均可支配收入增200倍
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的成果为人民共享。在北京,40年来的改革成果看得见、摸得着,居民更有获得感。40年来,本市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00多倍,城市道路从三环修到了七环,公共电汽车运营线路长度增长13.7倍,轨道交通运营长度增长25倍,全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长两倍。
王强介绍,改革开放40年来,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不足300元跃升至5.7万元,增长近200倍。全市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增长82倍和74倍,2017年全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0.2%,全国,,人民生活整体上迈向富裕。
2017年末,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接近1.1万家,是1978年的3.4倍,人均预期寿命由1982年的72岁提高到2017年的82岁;“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城市社区覆盖率达到87.5%,群众生活更加便利、舒适。
为解决南北发展、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本市实施三轮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带动优质要素资源在南部地区聚集,并启动了“回天计划”,提升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公共服务能力品质,力争成为大型居住区治理示范。
根据今年发布的新一轮城南行动计划,本市将推出一揽子改革措施,例如通过实施低效工业用地循环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改革,降低土地开发成本,吸引更多、更优质的企业来南部地区投资;通过搭建面向全球的引才平台,吸引更多国内、国际,人才来南部地区落户,加大技术交易、知识产权等外资引入力度,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南部地区的建设;通过持续不断地加大投入,来不断改善南部地区的发展环境。
据市发改委,披露,截至目前,“回天计划”各项任务进展顺利,2018年拟实施的51个项目已完成28个、已开工16个,其余项目正在抓紧按计划推进实施,17个部门承办的17件实事项目进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