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示范区;诞生了我国第一家民营科技企业;培养了第一位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在全国率先提出科研机构“三保一挂”承包经营责任制,率先试点实施所长负责制……40年来,北京在科技创新方面实现了多项“第一”,探索了数不清的“首创”。在全国领跑世界的技术成果中,北京占55.7%。
脑科学,全球遴选,专家
位于昌平区的中关村生命科学园,聚集着一大批一流的生物技术研发机构和企业。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就是今年刚刚成立的一个。“总共3期工程,要建50个实验室,10个辅助,……”脑科学,主任罗敏敏站在科学城建筑分布图上,充满期待。他这个,主任是从全球范围内遴选出来的,还有,科学家饶毅,也是,的联合主任。脑科学,已正式聘用6位PI(,研究员)和技术,主任,并确定3名来自世界,科研院所的创新人才作为意向人选。这些学术精英每年可以获得350万元的研究经费,项目要经过国际,专家的评估,科研人员的薪酬待遇也向国际看齐。
“脑科学,正在和天坛医院、安定医院合作,从事老年痴呆症、抑郁症和孤独症的研究,这几个病都是很难治愈的,我们现在就尝试着在小鼠身上寻找有关抑郁症的基因,也许未来我们就可以研制出治疗这些病的有效药物。”罗敏敏说。
科技创新券解了企业急围
2014年,北京市实施了首都科技创新券政策。4年来,共支持了2609家小微企业和130家创业团队的3087个创新券项目。
北京众绘虚拟现实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一个受益者。公司副总经理赵永涛记得,2017年3月,他们参加了顺义区科委政策宣讲会,初次接触首都科技创新券政策。“我们的企业正处在成立初期,缺少资金和技术支持,企业开展现实医学培训产品研发时,在虚拟手术模拟器平台设计中遇到了三维人体模型建模及实时逼真渲染等技术难题。”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的工作人员深入了解后,主动帮他们申领到了首都科技创新券。拿到了40多万元的资金帮扶,相关人士还帮他们与北京师范大学虚拟现实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达成了产学研合作。经过近半年的深入合作研发,公司顺利地将手术模拟器研发中的技术难题攻破。
经费管理松绑科研人员踏实搞科研
在谈到科技创新时,北京建筑大学副校长张大玉深有感触:过去,科研人员总会遇到同一个问题,那就是人为管理为科研设置了很多不必要障碍。重大科研项目的验收一个是技术验收,一个是财务验收。为了让火车票往返的地点一致,出差的日子,不差,发票每一分钱都能对账,科研人员把财务政策研究得很透彻。“都被逼成会计了。那就不做项目了呗,何必自找麻烦呢?”
自从2016年起,本市相继出台《北京市进一步完善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若干政策措施》、《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经费管理办法》等新规,提出系列“松绑+激励”措施,通过下放财政科研项目预算调剂权限,下放差旅费、会议费、咨询费管理权限,改进财务报销管理方式等,赋予科研项目承担单位更大的经费管理自主权。
北京建筑大学把科研人员满不满意、受不受益、方不方便作为检验工作的主要标准,砍掉科研管理中的繁文缛节。优化与再造科研经费管理流程,基本实现了“零排队”报销,终于可以让科研人员安安心心地搞研究了。
本报记者 代丽丽
数说40年
■2017年,北京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1580亿元,比1996年增长了36.8倍。研发投入强度达5.64%,是1995年的2.2倍。基础研究经费占全国的比重超过1/4。
■专利申请量18.6万件,比1985年增长120倍;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94.6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9.6倍。
■在全国领跑世界的技术成果中,北京占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