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本地新闻>正文

4桌“年代菜”回味改革开放40年

时间:2018-11-24 11:37:14    来源:北京日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内务社区“餐桌上的40年”上世纪80年代的代表菜品。

  上世纪90年代的代表菜品。本报记者 和冠欣摄

  本报记者 于丽爽

  上世纪80年代的菜团子、窝头,90年代的大鱼大肉和北冰洋汽水、义利面包,进入21世纪的洋快餐和异域美食,2010年以后的轻食和养生餐……改革开放40年,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餐桌是其中之一。昨天,东城区朝阳门街道内务社区举办“邻里40载”主题活动,通过4桌年代菜,居民们共同回味“餐桌上的40年”,分享今天的幸福生活。

  走进内务部街27号院,朝阳门街道社区文化生活馆,大北房里摆着4张桌子,桌上摆满了菜,社区居民欢聚一堂,像吃自助餐一样挨个儿品尝。这4桌菜有讲究,每张桌上都有一个桌签,写着“1980s菜品”“1990s菜品”“2000s菜品”“2010s菜品”。

  窝头、菜团子、西红柿酱、炸麻花、华丰三鲜伊面、炒肝、开花馒头……第一桌展示的是上世纪80年代北京人家的餐桌。那时刚刚改革开放,物资相对匮乏,工薪家庭的餐桌上离不开老三样儿:白菜、萝卜和土豆,还有家家户户常备的西红柿酱。

  “那时候兜里还不富裕,吃饭喜欢盯着能吃饱的,还喜欢囤蔬菜,把西红柿做酱存着。”居民于阿姨说,“现在谁还做西红柿酱啊,吃新鲜的多好!”华丰三鲜伊面那个时候特别抢手,泡一碗方便面就算吃好吃的了。很多叔叔阿姨一进门看见这桌,都争先坐下。

  到了90年代,粮票不再按人头供给,菜品丰富起来,下馆子成了家家户户的饮食调剂,肉蛋禽类成了餐桌上的常见菜色。红烧肉、古老肉、葱爆羊肉、京酱肉丝、黄焖带鱼、义利大果子面包、北冰洋汽水……90年代,北京人的餐桌开启了“大肉”时代。

  “1990年以后生活条件开始好了,就喜欢吃肉,什么古老肉啊、红烧肉啊,炒菜都要多放两块儿肉。不过那会儿带鱼还是有点儿舍不得吃!今天这桌上有的,在当时可就是大餐了!”居民刚叔说。居民康奶奶从90年代的桌前走过,摇了摇头没敢坐,“我血脂高血压高,这桌肉太多啦!”

  披萨、全家桶、意大利面、水煮鱼……千禧之交,百姓的餐桌越来越丰富,来自世界各地的饮食料理、品牌快餐走进百姓生活,网罗美食尝鲜异国风味成为饮食时尚。桌上一盆水煮鱼,勾起了大家共同的回忆:“那几年特别流行吃水煮鱼,吃一顿正宗的水煮鱼,要排两三个小时的队呢!”

  牛油果鲜虾藜麦沙拉、生菜雪梨香蕉牛奶汁、香煎鸡胸肉、小葱拌豆腐、银耳羹……到了2010年以后,物质生活的富足让人们开始重新认识饮食健康,轻食成了时下的,,牛油果、鲜虾、三文鱼、有机果蔬汁成了大家挂在嘴边的菜单头条,低油低盐是主流,养生餐最火爆,人们开始变着法儿琢磨减肥。看了这桌菜,康奶奶果断地坐了下来。

  “从单纯地只为填饱肚子、过节偶尔才能吃上一顿肉,到今天提倡营养、新鲜、健康的饮食方式,改革开放40年来,从‘米袋子’到‘菜篮子’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餐桌是一个缩影。”内务社区负责人表示,“邻里40载”活动分40年图片展和“餐桌上的40年”两大板块,居民共同参与,收集老照片、商量年代菜谱,由社区提供经费,大家一起制作年代美食。活动拉近了邻里关系,通过40年的鲜明对比,更增强了居民们的幸福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新讯网无关。新讯网不对文章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