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正在国家博物馆展出的“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迎来观展高峰,单日参观人数突破4万人。截至18日,累计参观人数达到19.4万余人。展览中,北京城市副,模型、,场馆模型等北京元素精彩亮相,见证着改革开放40年来的伟大变革。
在北京诞生的多个“第一”
“瞧,这就是前门那儿的大碗茶,两分钱一碗,喝的人可多了!”刚一走进第四展区“历史巨变”第一单元的展厅,北京观众朱华就被墙上的老照片吸引。1979年在前门大街开业的“北京大碗茶青年茶社”,正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个体商店。
“在过去,天桥百货热闹着呢!”不远处,朱华又找到一幅“老面孔”。1984年7月,北京市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成为,家试行股份制的国营商业企业。同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所有权和经营权可以适当分开,以利润包干为主要内容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快速发展。作为首批8家试点企业之一,首都钢铁公司记录着国企国资改革的进程。
来到第三单元,朱华很快发现了1990年北京亚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照片,“相比起其他城市来说,北京在举办国际体育大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2015年7月31日,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季奥运会主办权,北京将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既举办夏奥会又举办,的城市。而北京2022年,会徽和冬残奥会会徽发布仪式的照片、,场馆冰坛模型也都在展览中与观众见面。
“北京制造”彰显科技实力
“现在地铁真是太方便了。”在第五展区“大国气象”的展厅中,一组有关地铁的数据让北京观众赵鹏感触颇深。作为中国最早拥有地铁的城市,北京的地铁从1978年的2条线路增长到2017年的22条线路,运营里程从24公里增长到608公里,而这也成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的缩影。
由北京维信诺公司完全自主设计和研制的柔性显示屏可弯曲、可折叠、易携带,让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生产柔性显示屏的国家;由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天智航公司、中国科学院联合研发的“天玑”第三代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是世界上,能够开展四肢、骨盆骨折以及脊柱全节段手术的骨科机器人……展览中,一件件“北京制造”的明星产品,彰显出北京在高科技领域不断增强的实力。
在“区域协调发展”单元,北京城市副,模型也吸引了许多观众驻足。作为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一核两翼”的重要一翼,北京城市副,规划范围155平方公里,形成“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布局。
来到“我爱我的家乡”互动项目前,赵鹏在屏幕上为北京点赞加油。屏幕的右侧图表中,显示出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的365.4元,提高到2017年的62406.34元,而北京市GDP则从1978年的108.84亿元,上升到2017年的28000.4亿元。
微缩模型留住老北京记忆
“那个小竹车跟我家过去的一模一样。”“我们之前烧的也是这种蜂窝煤。”展厅中,不少观众围着一个大杂院微缩模型饶有兴致地聊起往事。据了解,这组作品是由中国传媒大学的宋东葵、谭泽恩两位老师带领13名学生,历时3个月时间精心打造而成。
“我们用手工模型还原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老北京大杂院内外的面貌,展现平常百姓柴米油盐、酸甜苦辣的民生故事。”宋东葵表示,“大家在找回记忆的同时,也能看到时代的进步。”本报记者 宗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