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本地新闻>正文

北京规模最大的汽配城转型军民融合产业园

时间:2018-11-06 09:13:27    来源:北京日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西四环边上,中关村军民融合产业园初露峥嵘。11万平方米的建筑群气势壮观,流线型的屋顶充满未来感。

  第一次来的人很难想象,三年前,这里还是中国北方地区规模,的汽车配件市场。经营了20年后,2015年,西郊汽配城迎来转型,建设中关村军民融合产业园。2017年底改造基本完成,企业陆续入驻。

  走进园区,智能管理系统、新风系统、绿色环保材料、大面积LED屏幕……办公区集科技、智慧、生态功能于一体。除了良好的办公环境,园区下沉广场里还有中西各色餐饮,以及超市、健身房、儿童教育、洗衣房、育婴室、图书室等,下沉广场,搭建的露天小剧场,可以不定期举办小型演出和各种路演活动。

  眼下,园区已签约企业57家,既有军工集团的下属企业,如北方爆破、中船新能源、中船英赫、中电科技、北斗导航等,也有优质的民参军企业,如华夏高铁、弘大科技、壮龙无人机、神州智汇、砺剑防务等。签约企业涵盖大数据及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及核心传感器、无人系统、新材料、光电装备、高端海洋装备、通用航空与卫星应用、网络与信息安全八大领域,业务涉及海军、陆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武警部队等军兵种。

  “转型前,西郊汽配城有商户800多家,人流每天20000人,年收入5600万元;转型后,中关村军民融合产业园吸引50多家高科技企业入驻,日均人流4000人左右,收入预计可达1.7亿元。”中关村军民融合产业园负责人李建东介绍。

  享受转型好处的,还有四季青镇农民。

  42岁的张春秀是黑塔村人,以前在西郊汽配城上班。“负责开门、管理商户、打扫卫生。最难的就是管理商户,全国各地的都有,前脚刚说不让在过道里堆货打包,转过身又把车放那儿打上包了,声大了不行声小了不行,不管不行。”说起那时的工作,张春秀还皱眉头。

  汽配城转型后,经过专业培训,现在,张春秀在军民融合产业园保洁部当上一名保洁员。“工作环境好,安安静静的,上,班下来,也不用说几句话,心情很放松。”

  中关村军民融合产业园并不满足于仅做收房租的二房东,通过平台搭建,他们正在全产业链上赚取第二桶金。

  “我们把园区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0时代,以物业共享为主。2.0时代,在物业共享的基础上加上服务共享,包括工商、税务等。3.0时代,除物业和服务共享,还要有标准共享,为行业发展制定标准。而4.0时代,是在标准共享基础上的产业共享,园区不只提供服务,还和企业、整个行业共同成长。”李建东说。

  早在2016年底,园区就和第三方机构合作,成立了“中关村巨加值科技评价研究院”,进行“标准共享”建设。“就是把客户的语言转化为‘普通话’,即标准化语言,翻译给园区企业,逐步建立起行业标准。”中关村巨加值科技评价研究院院长徐迪介绍。

  中国的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受制于“标准化”建设:军方的招标文件民营企业看不懂,很难做到按需生产。民营企业有哪些研发能力,因为缺少标准化表达,也很难让军方快速了解。作为全市第一家军民融合产业园,中关村军民融合产业园致力于建立这样一个标准化表达体系,当好军方和民营企业之间的翻译官,进而推动整个产业快速发展。

  “有了这个体系,园区就能为企业梳理科研生产线,提供咨询,避免企业出现方向性错误;还能为企业提供科研项目的管理咨询。有了标准,就能打通园区内部企业之间、园区之间、园区和军方之间的联系,大幅提高管理创新能力。”徐迪说。

  园区企业是,的受益者。“有了标准化体系,可以极大降低沟通成本,企业就可以心无旁骛做科研创新,拿出更好的产品。”一位入园企业负责人表示,这是以前的科技园区未曾做到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新讯网无关。新讯网不对文章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