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来自世界4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名中外青年齐聚北京,参加为期7天的2018北京友好城市国际青年交流营。今年的交流营以“全球志愿共同体”为主题,鼓励各国青年人在志愿服务领域开拓思维、合作交流、共谋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聚焦冬奥争当国际志愿者
10月22日为“冬奥志愿日”。全体营员来到北京冬奥组委参观交流学习,了解冬奥国际志愿服务情况。
在北京冬奥组委负责人做介绍时,一位来自德国勃兰登堡州的女孩多次举手咨询,“是否招募国际志愿者”,“报名志愿者需要什么条件”,“什么时候可以进行志愿者报名”。在随后的参观过程中,冬奥场馆的沙盘吸引了国际青年们的注意,因为北京是同时举办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双奥城市”,他们非常希望了解这两届奥运会的场馆建设有什么不同。
来自韩国国立首尔科技大学的学生朴向敏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她是平昌冬残奥会开幕式和闭幕式的志愿者,主要提供翻译服务,负责媒体记者和韩国开闭幕式导演的对接。她当时接待了很多来自中国的媒体记者,这让她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这次报名参加交流营,就是想要了解中国的志愿服务情况。她对于“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的明信片”这句话印象特别深刻。她说这次服务她的志愿者崔楠学姐就是这样,在带领他们参观时始终面带微笑,耐心地回答她每一个问题,把别人的需求当成自己的需求。
体验北京本土社区志愿服务
10月24日是“志愿服务日” 。依托社区青年汇活动平台,全体营员分组来到东城、朝阳、通州、顺义区,与社区青年汇的社工们一起开展了社区志愿服务。
在东城区,营员们参观了前门三里河地区和西打磨厂街。外国青年们对兼具北京传统风貌和现代元素的景观与文化赞叹不已。在朝阳京剧文化,,营员们和社区青年汇志愿者们陪同福寿苑养老院的老人一起观看了京剧表演。在顺义区,营员们和青年汇社工一起学习了雕版印刷,制作了灯笼串珠和中国结等手工作品。在通州区玉桥街道新通国际·社区青年汇活动室里,部分外国青年还为社区青少年们讲了一堂“原汁原味”的英语课。
共商可操作性国际志愿服务项目
10月24日,2018“一带一路”志愿服务联盟项目沟通会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召开。团市委副书记、市青联主席郭文杰代表市青联分别与中国-马尔代夫文化协会、斯里兰卡中国社会文化合作协会负责人签署了合作意向书,希望通过加强组织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青年的交往,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青年人才。
除此之外,主办方还组织了各国青年组织代表聚焦“志愿与社区建设”、“志愿与可持续发展”、“志愿与国际合作”三个主题开展分论坛,分享各国组织成功的经验与做法,探讨未来合作的机制。
“加拿大的方案让我印象深刻。”来自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学生穆剑豪告诉北青报记者,他既是这次活动的志愿者,也是主题论坛的参与者。
他认为,加拿大青年提出的“为志愿者建立全球大数据信息库”的提议很好,这个数据库不仅可以收集更多志愿者信息,还可以根据大数据分析向志愿者们推送适合的志愿服务项目。此外,数据库还可以为各国志愿者建立统一的评价体系,颁发多国认可的线上证书,这有利于鼓励志愿者跨国志愿服务,也可以促进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据悉,北京友好城市国际青年交流营由团市委、市外办、市旅游委、市对外友协、市青联共同主办,已成功举办了六届,成为备受关注的首都青年民间外交品牌活动。
文/本报记者 刘婧
供图/团市委国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