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本地新闻>正文

杨梅竹斜街:百年老巷飘书香

时间:2018-10-10 12:48:19    来源:北京日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从前门出发,沿煤市街南行不过百余米,路西就是杨梅竹斜街,这条西连琉璃厂、东接大栅栏、长度仅500米、历史却有600年的胡同,正用独特的“文化味儿”,保留着古都北京的风韵。

  煤市街上,永远热闹非凡,可一旦拐进杨梅竹斜街,周遭立刻安静了下来。环球书局、世界书局、广益书局……一座座经过复原的书局古香古色,充满了文化味儿。行人来往交谈,自然降低了语调。

  “历史上,这条胡同就是一条文化街。”年过六旬的王秀仁,在杨梅竹斜街住了多半辈子,退休后的她,为研究自家街巷的历史,成了市档案馆的常客。前几年西城区着手恢复胡同风貌,还请她做顾问。“这里曾书局林立,被称为‘出版一条街’。”老人颇为自豪地介绍,近现代引领国人追求新知的许多书籍诞生于此,诸多文化名流在这儿留下过足迹,梁诗正、沈从文、鲁迅、郁达夫或寓居街内,或是往来常客。

  帮着家门口胡同恢复风貌的同时,王秀仁自己也开了家书店,取名“济安堂”,名字的由来,正是自家祖上的“济安斋”药店,“当时,这条街上不仅有书局,还有很多配套的服务机构,我家的店铺,就是其中之一。”

  确实如此,杨梅竹斜街是自明朝就有的古街,是人用脚“踩”出来的。因为那时外地人进京,都得从卢沟桥过广安门到菜市口,斜插过来,到前门最近。后来,随着大栅栏、琉璃厂一商一文两条老街日渐兴盛,位于其间的杨梅竹斜街便成了它们的配套服务区。

  如今,青砖墁道的杨梅竹斜街,相比于其他商业街,多了老北京的文化味儿。“我家从明朝万历年间就在这里生活,几百年了,对这里有感情。”王秀仁回忆,几年前政府准备修缮胡同,采取自愿腾退的原则,包括她家在内的一部分“老北京”,都选择留下来,“这老街需要我们,要不你把它建得再漂亮,恢复得再,,也没有生命力。”

  留下来的老街坊们可没闲着,继续为了自家街巷出力。几十位“老北京”,组成了5支志愿服务队,除了维护治安、清扫街面之外,他们还到前门、琉璃厂、大栅栏等客流集中的地方义务为游客指路,“我们还不忘向大家推荐杨梅竹斜街,这条古文化街,应该让更多人熟知。”王秀仁说,老街坊们都希望游客来自家街巷转转,进屋喝杯茶、看看书,感受古都的文化气息。 闫立军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新讯网无关。新讯网不对文章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