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本地新闻>正文

北京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

时间:2018-09-15 09:38:47    来源:北京日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本报记者 骆倩雯

  昨天,北京市正式发布《北京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从2018年至2020年,本市将以细颗粒物(PM2.5)治理为,,以精治为手段、共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聚焦柴油货车、扬尘、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等,防治领域,到2020年,本市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在“十三五”规划目标(56微克/立方米左右)基础上进一步提高,PM2.5浓度明显降低,重污染天数明显减少,环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市民的蓝天幸福感明显增强。

  任务:空气质量改善各区有指标

  今年6月,国务院发布《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被纳入,区域范围,其中还要求,北京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应在“十三五”目标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根据“三年行动计划”,到2020年,本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在“十三五”规划目标(56微克/立方米左右)基础上进一步提高,PM2.5浓度明显降低,要大幅减少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协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全市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比2015年减少30%以上;重污染天数比率比2015年下降25%以上。

  按照“同步改善、功能区趋同”的原则,,设定了各个区具体的改善指标:各区大力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到2020年,各区PM2.5年均浓度目标为:怀柔区、密云区、延庆区控制在46微克/立方米左右;门头沟区、昌平区控制在49微克/立方米左右;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顺义区、房山区、平谷区控制在52微克/立方米左右;通州区、大兴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控制在55微克/立方米左右。

  ,:治理柴油货车排放、扬尘和挥发性有机物

  “三年行动计划”针对本市治理阶段和污染特征,要求坚持工程减排,突出管理减排,强化应急减排,综合施策开展攻坚治理。

  市环保局表示,“三年行动计划”总体考虑是以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为主导,以新一轮PM2.5来源解析为基础,依据“两升两降一凸显”的特征,聚焦,集中发力,也就是要打好柴油货车、扬尘、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三大攻坚行动”。

  此外,“三年行动计划”对任务措施进行了细化、量化,确保目标明确可衡量、责任清晰可考核、措施具体可操作。

  举措:交通污染排放三年要降30%

  “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坚持全民共治;坚持标本兼治,治本为主,注重从源头上进行结构性深度优化提升;坚持精细治理,针对工程减排向管理减排转变的趋势特征,更加注重综合施策;坚持科技创新,通过科技创新获得新动力,以技术进步推动治理提速。

  到2020年,交通领域污染物排放量力争比2017年减少30%,这就要求大力调整现在的运输结构。依计划,到2020年全市货物到发铁路运输的比重提高到10%,,城区和城市副,公交车辆全部采用电动车,全市新能源车达到40万辆。坚持疏堵结合、经济鼓励,促进高排放老旧车淘汰更新,闭环管理超标排放柴油货车,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备案、标识、执法检查和行业管控。加快建立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在线监控平台,完善遥感监测监控系统和检验机构检测数据监控系统等。

  扬尘方面,推进扬尘污染管控精细化。构建统分结合、行业监管、属地负责、分级管理的监管责任体系和监测评价考核体系;综合运用扬尘在线监测、粗颗粒物监测网络、道路快速检测、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提高扬尘精细化管控水平。通过制订各类规范、强化闭环管理、健全标准体系、运用技术手段等,加强施工、道路、裸地扬尘精细化管控。2020年,降尘量较2017年下降30%。

  同时,坚持分类施策,科学治理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在工业领域,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严格环境准入和退出,切实巩固“散乱污”企业治理成效,实现镇村产业聚集区提质增效,实施环保技改、清洁生产,督促石化行业,企业逐年减排10%。到2020年底前,再退出1000家以上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在生活服务领域,推进汽修行业、餐饮油烟达标排放;完善绿色采购政策,推进低挥发性有机物建筑类涂料和消费品的使用。

  坚持工程减排,推进能源消费清洁化。2018年底前,基本实现全市平原地区“无煤化”。2019年起,科学推进山区“煤改清洁能源”。通过以上措施,到2020年,优质能源比重提高到95%。

  坚持应急联动,全力开展秋冬季攻坚行动。在生态环境部的统筹组织下,深化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污染联控联治,实施秋冬季攻坚,协同应对空气重污染,实现污染“削峰降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新讯网无关。新讯网不对文章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