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本地新闻>正文

房山石窝村史馆传承汉白玉文化

时间:2018-09-12 09:49:20    来源:北京日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石窝村史馆一角。

  本报讯(记者 陈强)房山区西南的大石窝镇,有个叫石窝的古村落,因盛产通体洁白无瑕、质地莹润细腻的汉白玉,远近闻名。为了更好地传承汉白玉文化,近日,石窝村利用村委会闲置房屋,建成了乡情村史馆。村民担任讲解员,游客了解汉白玉文化有了新途径。

  石窝村开采、加工、雕刻汉白玉的历史长达千余年。故宫、颐和园、天坛、卢沟桥、十三陵等所用的汉白玉石材,均取自石窝村附近。不仅如此,汉白玉还漂洋过海远销21个国家和地区。走进村史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个大大的金色“匠”字,在它周围,张贴着十多张汉白玉艺术品的老照片。“这都是村子里石匠制作的获奖作品,体现了大家伙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石窝村党支部书记高永军自豪地说。

  多年来,石窝村祖祖辈辈靠山吃山,几乎家家户户都靠开采、加工汉白玉为生。因此,村史馆的,展区,展示的全部是开采石料所用的传统工具。“开采前先放炮,接着就是去山皮,俗称盖,盖底下才是石料,上好的汉白玉全部在地下几十米深的水中浸泡着。过去没有大型设备,全部要靠人工开采。”

  曾在矿上工作过的高永军,对于开采工具如数家珍,他站在摆放有錾、楔、大锤的展示柜前说道,开采前,要先用錾在石头表面挖沟,然后再用大锤把楔凿进沟中,才能顺利采下石头。“这是个力气活儿,一般都中午吃饱了再干。”

  后来,开采用上了大型设备,却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污染,2016年年底,北京市国土资源局房山分局、大石窝镇相继关闭了70余家汉白玉矿。

  “保护生态是大势所趋,我们必须配合,坚决不能‘吃了祖宗饭,断了子孙粮’。”高永军说,关矿之后,村里就开始筹划建设村史馆,展示丰富多彩的汉白玉文化。同时,还和文创公司合作推出石匠雕刻的艺术品。而曾经满目疮痍的汉白玉矿,将全面进入生态修复,补上新土,绿化美化,“恢复生态之后的绿水青山,一定还会变成金山银山。”

  今年3月,北京公布了首批共44个传统村落,石窝村便是其中之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新讯网无关。新讯网不对文章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