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本地新闻>正文

北京核心区892条背街小巷变靓了

时间:2018-08-22 09:40:48    来源:北京日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改造后的西城莲花河滨水绿道已经成为附近居民休闲散步的新选择。

  改造后的东城三眼井胡同里恢复了青灰砖墙、传统门楼,增添了绿植花卉,再现了胡同的清静景致。本报记者 邓伟摄

  斑驳的残墙断壁变成色调整齐的外立面,杂乱的外挂空调被风格统一的装饰遮挡,裸露的河堤土层绿化后不再尘土飞扬……如今,在首都功能核心区开展的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已进入第2个年头,作为城市“里子”的背街小巷正在悄然蜕变,颜值全面提升。

  市城管委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核心区有1993条背街小巷启动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基本完成892条。身边环境的改善,为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根据市统计局开展的民意调查,逾9成受访居民对背街小巷整治提升行动表示支持和充满信心,8成以上对背街小巷整治提升成效总体表示满意。

  早上买完菜,家住广外街道红莲北里的宫大妈不急着回家,拎着篮子直接来到了莲花河岸边。“一早一晚,河岸边儿热闹着呢!我们这儿是唱歌的,那儿是演奏乐器,晚上还有三处能跳广场舞,乒乓球、门球也都有场地。”宫大妈手上比划,心里是掩不住的兴奋。“我最爱走溜儿,每天两大圈,至少1万步。”

  在红莲北里住了18年,“走溜儿”的习惯宫大妈这两年才养成。“不是不爱走,主要是以前环境太差了,谁也不愿到河边。”宫大妈回忆,整治以前,莲花河就是个臭水沟,河堤两岸都是土路,一刮风就尘土飞扬,人路过全掩着鼻子,躲都躲不及,“想组织个唱歌跳舞只能在小广场凑合,但那儿地面没硬化,每次回家鼻孔里都是灰。”

  2015年底,莲花河两岸的改造正式启动,去年4月一期二期正式完成。裸露的河堤做成了木栈道,既方便散步,又干净少尘;道旁、岸旁密密麻麻地种植了云杉、云松、黄杨、桃树、银杏等植物,既有了景观层次,河边的空气质量也大幅提升。

  “到了深秋,来我们红莲看银杏大道,美着呢!”红莲北里社区的殷大妈展示着手机里的照片,心里满是自豪,“这里一年四季都是景。”

  莲花河两岸的改造,惠及周边社区37栋居民楼、2900多户居民。而随着本市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的全面展开,越来越多居民感受到身边街巷的华丽变身。

  三眼井胡同位于景山街道西部,全长306米。别看只有这短短300来米,由于紧邻北京中轴线,整治之前这里游人如织、环境脏乱;交通拥堵,苦不堪言;架空线密如蛛网,挡住了头上的蓝天。

  便民服务、古都风貌保护、景观环境提升,这是三眼井胡同改造的三大原则。在这里,能看到传统风貌的红窗框、绿窗格,内开内倒的窗户能防盗、防潲雨。塌陷和破损的门楼按照老北京传统的门楼样式进行重建,瓦花、砖花等样样精细。就连拆迁中留下的石柱、磙子等古物,也变成了新的社区景观,供居民围坐休息。

  “咱老北京的胡同又回来了。”打小儿就在三眼井胡同居住的张健大爷如今常坐在道边的小花园休息。他的话说出了不少胡同居民的心声。

  从市统计局的调查结果看,约9成受访居民认为整治提升行动在保护古都风貌方面效果更为明显,8成以上认为在提升文明秩序方面效果较好;从各专项工作看,受访居民对“牌匾规范”“治理开墙”“立面整饰”和“文明有序”4方面的满意比例均在8成以上;从工作机制建立方面看,超8成对建立居民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和制定街巷长制的效果表示认可,认为引入小巷管家效果较好的比例也在7成以上。

  “随着背街小巷整治提升行动向纵深推进,居民的期盼和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市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主任葛艳说,居民建议规范各种车辆停放,期待街巷秩序更加井然;建议增设绿地、菜场等,期待生活更加宜居便利;希望街巷更加干净整洁,使街巷的整体环境得到彻底改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新讯网无关。新讯网不对文章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