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草厂胡同环境整洁,家家门口都摆放了绿植鲜花。本报记者 和冠欣摄
狭窄曲折的胡同,最宽不过5米,经过整治提升却硬生生增添2000平方米的绿化。有的绿是栽在院墙下,有的绿则顺着搭起来的藤架向上攀长。昨日,施工方北京城建集团项目部向记者透露,前门历史文保区内的草厂三条至十条胡同整治提升基本完成,在恢复历史风貌、升级公厕、增加停车位之外,胡同深处还新增了大约2000平方米绿化面积。
新法子:
老胡同抬头望绿荫
“吃不?给你个苹果,刚摘的!”在草厂七条住了50多年的老居民韩红华,看见北京城建项目部经理别诤走进胡同,从院门里递出来一个苹果。别诤跟这片儿居民常打交道,早就成了熟人。
韩红华家门口有棵种了几十年的苹果树,是她母亲亲手栽下。过去,这棵树也成了胡同深处为数不多的绿色;但今天,草厂胡同里每走几步就能看到新栽种的花草树木。
从去年10月开始,草厂三条至十条正式开启“整治提升模式”。别诤说,这次整治是冲着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来的,绿化是胡同一直以来的短板,自然要想方设法地寻找地方添绿:腾退出来的边角地,自然是种树栽草的好地方;但除了地面以外,草厂的这片胡同还实现了立体绿化。
各家各户高悬墙上的空调外机杂乱无序,挨家挨户说服把外机降到地上,再统一罩起来、盖上台板,颜色、风格都与院墙融为一体。这外罩也成了绿化空间,各家各户的台子上摆满盆栽。
再往上的绿化依靠的是藤架。“能不能在我家门口也搭起葡萄架?”看见隔壁胡同搭起来的藤架见了绿荫,草厂八条一家小卖铺的店主也来商量。动作很快,几天的工夫就已建成,这几天长得正好。
在17条胡同中,这样的藤架有15个。依靠这种随处找地儿的办法,草厂三条至十条已经增加了大约2000平方米的绿化面积。
老味道:
踏寻万里寻回旧貌
草厂三条至十条属于前门历史文保区的范围内,也是北京老城里没有经过大拆大建、保存比较完整的胡同区域。从整治提升的一开始,就敲定了保护和恢复胡同历史风貌的思路。
为此,胡同墙面、地面修旧如旧,胡同内的门窗、椽子、望板也都按照过去的讲究修复和更换。
不过,除了这青砖灰瓦,胡同还要保留哪些风貌?一些现代化的设施又怎么能与历史风貌相协调?
草厂七条是,尝试改造的胡同,为的就是给其它胡同改造摸索出一些经验。青砖灰瓦都修整好后,竖起路灯,塑料材质的路灯杆透着现代化的味道,却与这古老的胡同格外不搭。
“胡同里隔不远就是一盏塑料或铁质路灯,就像大钉子一样扎进了胡同的古老风貌中。”别诤开始为172根路灯杆寻找替代方案。不过,逛遍了路灯生产厂家发现,路灯的样式都是固定的那几种,尺寸、样式、风格、材质都很难与胡同融为一体。
他开始往前倒推。老北京最初有路灯的时候,路灯是什么材质的?长什么样?最终选定的灯杆材质是几十年前所用的木材。
可这些木材去哪找呢?这难坏了负责采购建材的焦金钊,他四处打听才知道这种木质灯杆现在基本只在农村里才使用。为此,他从北京郊区的顺义、密云跑起,一直到河北、天津的山村,挨个村子收灯杆,走了万里路,耗时近俩月才凑齐了草厂胡同的172根灯杆。
补短板:
石墨烯进公厕可冬日供暖
就像想装葡萄架的小卖铺老板一样,院门口的一亩三分地怎么改也得跟居民商量着来。
按照居民的意思,草厂八条43号院里住的大多是老年人,就在院门口装上安心扶手;胡同里还有前门幼儿园,幼儿园周边的空调罩四角都给磨掉了,生怕太尖利磕着孩子;有公厕门对着家门,居民嫌有味儿,施工人员还特意把公厕的门挪了……
与此同时,草厂胡同里的一大批便民设施也随之提升。其中,该地区29个公厕完成了升级改造,部分公厕还专门增加了残疾人专用厕位。更值一提的是,,的石墨烯材料也装进了公厕中,将在冬天导热、供暖;部分公厕中,还配备了空调。
对于胡同停车难的问题,别诤介绍,整治提升中新增了停车场,可以提供129个车位,目前正在做立体车位,未来车位数量还有望增加;同时,胡同内还将增加3个几百平方米的自行车停车场,未来老百姓的电动车也可以在此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