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本地新闻>正文

北京“选手”闪亮机器人大会

时间:2018-08-17 11:18:01    来源:北京日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昨天,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的工业机器人亮相。

  观众在认真观看机械手臂的操控。

  机器人乐团吸引参观者驻足。

  本报记者 和冠欣摄

  本报记者 孙奇茹

  国际上,能够覆盖创伤及脊柱全节段手术的骨科手术机器人“天玑”;拥有准确率高达98%的人脸识别技术的优必选Walker人形机器人;获得国际设计大奖的“选美皇后”T5协作机械臂;工业机器人“关节”关键零部件……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以北京机器人选手为代表,国产机器人产业带着诸多填补空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上演了一场高科技年度汇演。

  “亦庄造”屡填国内空白

  “天啊,从没见过这么大的无人机!”踏入机器人大会场馆,中国,无人直升机T333瞬间收获大量“迷弟”“迷妹”的赞叹。

  这个重达3吨的大家伙,是我国第一个应用第四代旋翼的机型,可广泛应用于电力巡检、海关缉私、应急救灾等领域。借助自动控制技术、旋翼独立电控反桨共轴技术、舰载无人直升机系统等多项核心技术,它能在海拔3000米以下地区以正常起飞重量起降,也让中国在大型无人机领域走在了全球前列,甚至迎来了海外订单。

  大家伙的制造商中航智来自北京亦庄,是一个“80后”创立的创业团队。几年前,由于资金紧缺,中航智曾携产品参加新加坡航展,试图赢得订单。展会上,海外一家,基金开出了35亿元人民币资金支持的价码想要收购这家年轻公司,但要求中航智迁至新加坡。最终,团队创始人田刚印婉言拒绝,“不是没有动心,而是一旦走出,,企业就不再属于中国了”。

  就在快揭不开锅时,市政府为团队提供了5000万元资金支持。落地亦庄后,开发区政府为其提供的土地、人才等政策支持也让团队的发展如虎添翼,加速实现产业化进程。

  作为机器人大会“东道主”,开发区选手成为会场上北京机器人“军团”的主力军,SMC的未来无人化自动化工业生产线、京东的无人车和无人机、欣奕华的自动导引车也纷纷亮相。自世界机器人大会落户北京亦庄以来,这里的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企业已研发出国际,的新产品17项,并有5项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RV减速器成本降20%

  静能绣花,动作精度比人类高出成千上万倍;动则力大如牛,举起上千公斤的汽车并在高空中旋转、运输丝毫不费力。机器人大会现场,特长各异的机械臂们各显神通。

  在一个个“秀技”的机器人不远处,一个展品看似普通、很难吸引普通市民的展台却引来不少专业观众驻足。

  站台上,一个约莫小碗大小的金属小部件看着其貌不扬,却是个金疙瘩。在各种智能工厂的生产线上扮演关键角色的工业机器人,要想灵活、精准地活动,都离不开它,它就是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部件之一——RV减速器。

  据了解,每台工业机器人上需要有3到5个这样的RV减速器,在机器人的“关节”上使用。它的成本一般要占整个机器人总体成本的三分之一,但目前,全国90%以上的RV减速器仍然依赖进口。

  不久前,北京工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北京智同科技自主研发的RV减速器项目落地开发区。公司,科学家张跃明透露,智同在北京研制生产出的RV减速器不仅在性能、精度上达到国际,水平,还能实现成本降低20%,打破长期以来我国机器人RV减速器核心部件基本依赖进口的局面,用“小身板”助力我国机器人行业的“大发展”。

  公司将研发,和精加工生产基地放在北京,而将粗加工环节放在了河北,打造出一支支有着京津冀协作血统的机器人零部件。

  世界机器人大会落户以来,开发区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企业已累计转化专利1400件,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不断刷新。2017年,开发区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实现产值328亿元,约占区域总产值的9.7%。

  关键部件仍难国产

  国产替代进口、突破国际垄断——诸多喜讯背后,我国机器人产业仍然有巨大的门槛亟待跨越。

  伺服驱动器,相当于机器人的执行系统。如果没有它,机器人即便大脑再聪明,如霍金一样能想、能表达,但肢体动不了。对以动作快速、稳定、高精度著称,需要在工业生产线上大展拳脚的工业机器人来说,这无异于是灾难。

  5年前,王健带领的清能德创团队打破了伺服驱动器的国际垄断,为国产机器人厂商提供了选择国货的机会。

  “不过,所有值钱的零部件都是进口的,占到整个设备60%的成本。”王健透露,驱动器的芯片、核心模块、关键传感器,仍然只能依靠进口。

  今年上半年,这一零部件“满世界买不着”。无奈之下,他们找到了一家上游国产厂商。“国产模块到手后,我们一用发现还可以,可是等到批量化生产的时候发现,还是有点小毛病。”王健回忆,“就像俄罗斯套娃一样,关键设备的关键零部件依靠进口,再往里面的核心零部件也是这样。”

  产业观察家洪仕斌表示,由于精密减速机、控制器、伺服系统以及高性能驱动器等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不足,国产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在国际市场的整体竞争力还有待提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新讯网无关。新讯网不对文章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