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任敏)昨天,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北京养老服务蓝皮书:北京康复辅助器具(老年)报告(2018)》,报告显示,本市老年人已超300万人,但老年辅助器具企业仅有30家,企业数量少且规模小,与老龄人口现状不匹配。
《北京市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发展报告(2016年-2017年)》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北京市户籍总人口为1362.9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数量高达329.2万人,8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数有59.5万人;经能力评估,有16.49万人被确定为失能老人。但目前北京老年辅具企业数量少且规模小。
据2017年对北京市辅助器具企业信息库的汇总及调查组的实地考察,北京市共有30家老年辅助器具企业,其市场规模和体量与北京市老年人口现状不匹配。
不仅如此,北京老年辅助器具产业发展政策扶持力度较小,具体表现在法律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足,将老年辅助器具纳入医疗保险目录存在较多的客观条件约束,老年辅助器具企业缺乏税收优惠政策扶持等。同时,该产业创新研发资金支持少,企业获得的政策性科研创新资金扶助少,研发投入不足导致模仿产品多。
此外,老年人的消费行为活跃度不高,对辅助器具的态度偏保守,政府购买辅助器具的公共行为效果不理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行业的发展。
蓝皮书认为,北京老年辅助器具产业应坚持科技引领,强化产业扶持政策的效力,通过科技资金的扶持促进产品研发,对处于发展初期的老年辅助器具企业提供研发资金,帮扶其实现技术提升;应通过鼓励性措施推动产学研平台建立,从而实现辅助器具产品技术上的创新;同时,应通过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充分释放老年人对辅助器具的购买能力,活跃市场;通过税收优惠降低辅助器具企业的经营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