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花儿心中开放,爱情的歌儿随风飘荡……”7月27日,哼唱着电影《甜蜜的事业》主题曲《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延庆区珍珠泉乡小川村的祁明仁和村民们,将蜂巢放进转桶里,摇下了今年合作社产出的第一桶蜜。随着村民手中摇把的转速增快,油亮油亮的“软黄金”涌了出来,被倒进了大桶里,这也是小川村蜂农们最甜蜜最幸福的时刻。不小心,两滴蜂蜜粘在了手上,祁明仁把指头伸到嘴边吮了一下:“真甜,直粘嘴,以后增收就靠它了。”
珍珠泉乡小川村有养蜂的传统,得天优厚的自然环境,产出的蜂蜜品质一流。以前也只是散户单打独斗,没有形成养蜂规模产业。去年9月份,小川村珍珠香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全村119户239口人为合作社成员,在区园林绿化局的帮扶下,陆续购进了蜜蜂1100多箱,蜜蜂总数量达到11000多万只,吸纳村民和低收入户前来就业。祁明仁是村里的低收入户,今年58岁,他介绍说村里山地多,耕地少,他家中只有2亩多耕地,就业渠道少,家庭收入低,自从来到养蜂合作社打工,在村里派出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他陆续学会了培育卵虫、防止病害虫害、汛期防护等基本养蜂技术,从 5月初来养蜂基地打工,每天工钱100元,工期可持续到11月中旬,预计收入约2万元。
7月20日进入主汛期以来,延庆地区出现持续降水天气,蜜蜂采蜜受到影响。近来天气放晴,正是蜂蜜的高产期。记者看到,成群的蜜蜂不断涌出蜂箱,飞向山谷,不一会就肚子鼓鼓,两条腿上沾满了花粉飞了回来,沉重地爬进蜂箱去酿蜜。祁明仁等人不断给蜂箱内的水槽加水,为蜂箱降温,让蜜蜂有一个舒适的空间,保持好体力继续去“劳动”。
当天上午,合作社1100多蜂箱产出了1200多斤蜂蜜。村支部书记崔勇和村民合计,今年产量可以达到4000多斤,预计收入可达到12万多。有经验的蜂农介绍说,今年雨水勤,产蜜期短,产量少,明年蜂蜜产量可能会翻倍,村民分红也会更多。小川村合作社还计划申请注册商标,检测分析营养成分,将优质蜂产品打进超市,买个好价钱。
小川村距离延庆城区70公里,是珍珠泉乡低收入村之一。全村119户239口人中就有收入户65户119口人。去年5月份,小川村紧抓2019北京世园会机遇,在自然村榆树湾成功引进了西诺(北京)花卉种业有限公司“三千花谷”项目,2017年,小川村人均收入14500元,全村总收入346万元,其中30%的收入100余万元来自西诺公司,30个劳动力可常年在西诺公司承包的土地上打工,包括不能外出就业的妇女。仅半年的务工期,韩仲一家和爱人于连英拿到了26000多元报酬,加上“三千花谷”租地费用8000元,还有看山护林等其他收入,完全达到了脱低的标准。“我要做第二个韩仲,他把百合种好,我把蜜蜂养好。靠好政策,也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增加家庭收入。”祁明仁信心十足:“我们乡的珍珠山水旅游区,一到这个时节,好多城里人来游玩,我想将来富裕了,带上老伴到外地去旅游,发个朋友圈也晒晒幸福。”
近几年,珍珠泉乡小川村积极探索脱低增收就业渠道,依靠村里“一事一议”护村坝等项目工程,解决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同时为解决更多有劳动能力的家庭就业,小川村还上调生态护林劳龄,男人由65周岁上调到70周岁,妇女由55岁上调到65周岁。“目前,全村只有低收入户4户6人,计划全村整体脱低,实现这个目标是很有希望的。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发展乡村振兴产业,拓宽村民增收致富渠道,保证村民脱低不反弹,由增收到致富,再到全面实现小康。”珍珠泉乡小川村党支部书记崔勇说。
记者了解到,珍珠泉乡依托“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借助延庆区“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将榆树湾、柳条湾两个自然村的42户村民迁入小川主村住进楼房,而腾退的旧民房又为开办高端民宿提供了绝好的物质条件,村民依此又可以得到更多的红利,目前,新居选址和施工正在进行中。如何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珍珠泉乡不断给出精准论证,持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向父老乡亲们交上一份份满意案卷。(申兵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