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冕)“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讲台上,,民族乐团琵琶演奏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邀艺术家于源春,正在讲音乐课,“教室”很大,坐下了9个省市22所乡村校的孩子们。这是由北京师范大学经典教育研究,、北京市教育学院传统文化教育研究所等联合发起的网络传统文化课,期望通过网络直播,让更多的乡村孩子共享传统文化优质教育资源。
在这间跨越了空间的“教室”里,不同地域的孩子同上一堂课,每个人都有机会发问。有人问:“为什么叫琵琶?”于源春讲起了故事,“按照汉字会意、形声的造字方法来分析,琵琶有四个王字,在偏旁部首中王实为玉,因此,用四玉相撞来形容琵琶的声音。”
音乐课,不仅讲音律,琵琶的发展史、琵琶名曲的由来,以及所蕴含的古人处世智慧等,被一一道来。临近下课,有孩子问:“于老师,弹琴手指会不会难受啊?您学琵琶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放弃?”于源春回答:“有的时候你会因为太辛苦了、因为条件限制,很多很多原因都会让你想放弃。但是人贵在坚持,我希望你们都可以珍惜时光,努力学习。”
据透露,传统文化“网课”还将陆续推出诗歌、戏曲、节俗、礼仪等方面的系列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