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本地新闻>正文

国企开放日 市民“串门儿”兴致高

时间:2018-06-11 11:16:43    来源:北京日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昨天,在北京公交驾校,小朋友坐上,款电动公交车驾驶座拍照留念。

  本报记者 邓伟摄

  昨天,参观者在北京房地集团古建工作室内观看传统建筑模型。 本报记者 武亦彬摄

  昨天,航天科工二院30余位职工和子女来到北京市腐乳科普馆,了解“王致和”腐乳的历史趣闻、腐乳的分类、加工工艺等科普知识。本报记者 潘之望摄

  本报记者 潘福达

  昨天下午,第三届“首都国企开放日”启动。今年,国企开放线路总数达155条,其中57条新开线路,和观众见面。虽然烈日炎炎,但人们到155家国企线路“串门儿”的热情不减。

  启动仪式在牡丹集团举行。启动仪式后,百余名市民参观游览了牡丹集团。在牡丹集团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创业孵化、创意文化、创新科技四个展区,多媒体长廊、大数据产品展示、云视频会议,等一系列的特色展位让观众流连忘返。在创意文化展区,四块46英寸高清屏幕组成的“数码屏风”屏幕上,显示着四幅国画大师笔下的工笔牡丹,画面却是动态的,花枝摇曳,虫爬鸟飞,花瓣飘落,成了人气最旺的展品。讲解员介绍,这是牡丹集团自主研发的技术,通过3D渲染技术让数码图像实现动态意境,一旁数码动态版的《富春山居图》和《清明上河图》同样吸引了观众不停拍照录像。

  在实验剧场,观众欣赏了一场全息芭蕾舞剧,真人与虚拟现实融为一体,虚实难辨,美轮美奂。最热闹的当属能够和高科技设备交互体验的展位,改革开放AR拍照合影、VR动感单车、体感共舞系统、滑雪演练平台等展位前,观众们排起了队纷纷来尝鲜。“来自北京国企的这些现代前沿显示技术太惊艳了!”一位来自埃及的留学生不时点头称赞。

  “这里是施工体验区,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亲手制作混凝土试块,尝试使用高精测量仪。”现场解说员话音未落,前来黄村水厂参观的市民们便跃跃欲试。北京市政路桥市政集团二处承建的黄村水厂项目昨天下午迎来了近40人的市民参观团,观众们近距离了解了奔流千里的“南水”在水厂中的蜕变过程。

  文化线路成了今年“国企开放日”的新热点,老字号、博物馆等国企品牌纷纷“秀”底蕴。原国营第751厂带来了文化创意产业线路,在751D·PARK,观众徜徉在火车头广场、小柯剧场、,众创空间“极地国际创新,”等地,亲身感受老工业资源再利用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勃勃生机。,老字号线路不少,包括北京大明眼镜、红都制衣、吴裕泰、牛栏山二锅头、燕京啤酒等。博物馆展厅线路别具特色,市民们纷纷走进北京自来水博物馆、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同仁堂博物馆等一饱眼福。

  相比去年,此次“国企开放日”新增了不少京津冀、外埠和国外线路。在河北涿州,从6月6日开始,京能集团涿州热电厂就开启了为期5天的开放日活动;在河北曹妃甸,60名首都市民昨天走进首钢京唐公司,了解首钢搬迁调整的变化和辉煌成就;同仁堂继续开放了在去年颇受好评的香港线路;在北京同仁堂非洲有限公司,十余名约翰内斯堡大学中医专业学生在健康讲座中讲解中医药文化,让南非民众了解了中医药的神奇魅力;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北京市演出公司带来了一条特殊的“国企开放日”线路——2018“聆听中国”音乐会丝路巡演,中匈艺术家联手为现场观众送上了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

  近年来,市国资委系统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动调整、改革、合作、创新,国有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质量效益显著提升。截至2017年底,北京市属企业资产总额突破4.5万亿,比2012年翻了一番,营业收入、利润总额、上交税费较2012年分别增长了73%、118%和130%,增速创五年来的,水平。

  北京建院数字设计体验馆——

  “冰丝带”内体验冰上激情

  本报记者 潘福达

  北京新机场、“中国天眼”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中国尊、国家速滑馆……有这么一个地方,市民可以在此领略知名建筑的设计风采,甚至还能“漫步”其中一览全貌。昨天,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近一百名观众借助VR(虚拟现实技术)、AR(增强现实技术)、MR(混合现实技术)等高科技体会建筑设计的独特魅力,在北京建院设计的这些建筑中尝鲜了一次奇幻之旅。

  “妈妈,妈妈,我看到了奥运五环和五星红旗!”五岁半的张新贺小朋友通过VR眼镜,在明年即将建成的国家速滑馆中提前感受了一场激烈的速滑比赛,他手舞足蹈地冲着妈妈说。大屏幕上,冰道上运动员们激烈比拼,起跑、加速、冲刺,小朋友攥着拳头卖力模仿,一旁的“观众席”掌声雷动,一歪头,屏幕上还能清晰瞧见场馆边的玻璃幕墙。

  画面再一转,速滑馆全景俯视图跃然眼前。低头俯瞰,“冰丝带”的外形在夜幕中熠熠生辉,一抬头,烟火表演把“冰丝带”的上空映得姹紫嫣红,栩栩如生的场景看得观众如痴如醉。

  “冰丝带”最受观众青睐,北京城市副,行政办公区、杭州G20峰会主会场、北京新机场等体验项目前也排起了队。最让观众惊奇的当属MR展区,一名设计师戴上了全息眼镜,对着面前的屏幕“隔空”操作,原来他要把一个虚拟的建筑模型放在桌子上。

  放大成一比一的比例,眼前的模型成了个大空间,瞬间眼前绿意满盈,原来这是青岛世界园艺博览园的展馆,屏息凝神观看的观众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这种可视化技术不仅能增加对设计方案的空间体验,还能帮助发现设计问题,方便检验设计完善度呢!”设计师说。

  “这次‘国企开放日’活动让更多人了解了改革开放后建筑行业数字化设计的发展,见证了中国创造能力的进步。”北京建院副总经理郑实介绍,数字设计体验馆未来将向社会开放,设计师、高校师生、市民等团体可预约参观,身临其境探寻建筑为城市带来的新变化,欣赏体验各类大国工程建筑。

  昨天,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市民通过VR技术体验冬奥场馆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本报记者 邓伟摄

  北京水务投资,——

  探访西线供水“咽喉”

  本报记者 刘桥斌

  从小生长在海南的王晓慧,来北京上大学3年了。到北京之后,一直就很关注这座严重缺水城市的水源供给。昨天的“首都国企开放日”,她有幸参加了北京水务投资,举行的“走进京燕,了解北京西线供水”活动,近距离了解这座京西供水“咽喉”。

  昨天上午8时30分,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学院的老师同学们30余人,来到了离市区百公里之外的房山区张坊镇京燕水务公司下寺管理所,这是北京水务投资,最基层的单位之一,负责张坊供水系统的原水调配。活动行程安排得非常紧密,既有讲解员介绍,也有水源地、水文站参观,还有森林涵养地体验。张坊供水系统已成为北京重要的供水组成部分,承担着北京西南部海淀、石景山、丰台、房山等地区十几家大中型企业,300余万人口的用水需求。

  讲解员问“张坊供水系统的水源来自哪里?”有同学回答“南水北调”,讲解员赶紧纠正,张坊供水系统和密云水库不一样,它的水源来自拒马河和张坊地下岩溶井,是名副其实的“矿泉水”。

  拒马河地表水通过依山而建的胜天渠, 一直流到下寺管理所的“沉砂池”。另一条水源便是地下水,张坊山里开凿了60多眼井,深度达400多米,地表水缺乏时,就会抽取地下水补充,和地表水一样,地下水也会汇入“沉砂池”过滤后输送到自来水厂。

  讲解员打了个比方:如果说水源分布像“脑神经”,供水系统就是“咽喉”,自来水输送系统则是身体的“血管”。这一形象的比喻,让同学们一下子明白了供水系统的作用。

  “整个行程下来,同学们对西线供水系统有了很直观的了解,我们来的成员中有学环境工程、食品工程的学生,学习、研究都与水相关,今天既是一次了解国企的机会,也是一堂生动的实践课。”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学院何猛老师说,活动还让很多同学了解到北京水务投资,有水环境治理方面的业务,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们又多了一个就业信息渠道。

  市轨道公司——

  新机场线打造,速地铁

  本报记者 曹政

  “跟平时乘车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地下22米,长长的灰色隧道寒气逼人,市民常女士第一次,接触了正在建设的地铁工程,赞叹不已。昨天,“国企开放日”的市轨道公司线路,30多位市民到访新机场线一期工程,,接触了我国目前速度最快的地铁线。

  新机场线是北京新机场配套交通工程,南起新机场本期用地界地南侧,北至,城草桥站,线路全长41.365公里,本期共设3座车站,分别为新机场北航站楼站、磁各庄站和草桥站。其主要功能是提供新机场与,城之间快速、直达、大运量的公共交通服务,实现“半小时”到达,城目标。

  之所以说“第一速度”,因为新机场线是国内第一条,速度达到160公里/小时的城市轨道交通线。昨天的参观现场,不少市民都对这一速度颇为关注。“160公里的时速,岂不比现在的地铁速度翻了一倍!”市民王女士按,速度计算,从草桥到新机场运行时间还不到20分钟。

  “新机场线还需要老百姓等多久?什么时候开通呢?”面对现场很多市民的提问,市轨道公司负责人也披露了线路的工程进展。区间方面,高架段共16.2公里,已进场15.5公里,高架区间结构累计完成35%;路基段、U型槽及闭合框架共5.2公里,已全部进场;盾构机已进场9台,已全部开始掘进施工,盾构区间完成45%。

  目前北航站楼站主体结构已经完成,已进入二次结构、机电安装阶段;磁各庄站主体结构完成90%,预计6月底结构封顶;草桥站土方开挖完成60%,围护结构完成50%。

  不仅如此,新机场线还将提供高品质航空服务。在丽泽商务区设城市航站楼,提供值机、行李托运和交通接驳等服务。客车内设全座席,全列定员448人。车内设大件行李置物架等设施,方便携带行李的旅客乘坐。

  对于市民关心的车站换乘方面,相关负责人介绍,草桥站未来可与10号线、19号线衔接。其中,新机场线与19号线换乘距离约45米,换乘时间1分钟;与10号线换乘距离约270米,换乘时间6分钟。磁各庄站未来可与城际铁路联络线换乘。新机场北航站楼站与R4线、京雄城际、廊涿城际换乘。

  北京公交集团——

  3500老物件儿现身公交“大集”

  北京房地集团古建工作室——

  感受匠人匠心

  本报记者 马婧

  各种材质的木头,形状不一的尺子,五颜六色的颜料……昨天下午,北京联合大学的47名师生和20多位市民走进北京房地集团古建工作室,近距离感受古建技艺的魅力。

  走进古建工作室展览室,古色古香的气息扑面而来,明亮的玻璃柜里,一个个泛黄的笔记本,是清末民初关于颐和园、北海、清西陵等,古建文物的修缮实录。展厅里还聚集了一批形状各异的老物件儿,各种木作工具、各类布瓦、琉璃瓦以及精美砖雕,都让人们一饱眼福。

  “这个尺子上怎么没有刻度,而是写满了字?”学生们对一把尺子产生好奇。“这是古代的门尺,每个小格里都用文字标注了不同含义。”解说员介绍,古人在门尺两侧刻下的和美、招财、添禄等一连串词语,是为了在造门时可以选择相应的吉祥尺寸,从而寄托自己的心愿。

  古代建筑有着什么奥秘?在几位古建专家的讲解下,学生们感受了古代建筑离不开的瓦作、木作、彩画、油作等传统工艺,并亲自动手体验了一番。

  21岁的张宁是北京联合大学历史系的学生,跟随古建工作室,木工技师张振山的演示,她用了5分钟就把复杂的斗拱模型完成拼装。

  在彩画体验区,房地集团古建彩画专家温绍义正耐心地讲解彩画技巧。“和画家在写字台上画画不同,我们需要搭架子在建筑上作画。”温绍义边演示边介绍,“先像做蛋糕时挤奶油一样,把沥粉挤到建筑图案上,等到晾干后,涂沥粉的地方再贴金,在沥好粉的图案里填色。”温绍义说,和国画不同,古建的彩画即使风吹雨淋,也不会掉色。

  莲花、坐龙、四合云……在温绍义的指导下,大家纷纷创作出不同的彩画作品。8岁的孙宁跃个头最小,但比谁都认真,他将白色的沥粉均匀挤在图案上,不一会儿,精美的柿蒂花就绽放在眼前。

  体验环节后,一场古建修缮分享会在这里举行。房地集团的下属企业在1970年、1984年、1999年,先后三次参建了天安门城楼的修缮工程。作为1970年天安门城楼重建的亲历者,国内知名古建专家马炳坚现场讲述了天安门重建工程的幕后故事。

  “我一直很喜欢古建,课余时间经常到前门的胡同里做测绘。”张宁在活动结束后感叹,“今后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

  本报讯(记者 孙宏阳)完全靠手掰的数字线路牌,只能存储一条线路信息的报站器,上世纪90年代公交车上的卡车式方向盘、机械式仪表盘……在北京公交集团昨天举行的“国企开放日”上,资深公交迷、公交一线职工带着3500余公交老物件儿“赶集”,共同追忆首都公交发展变革史。

  昨天,,举办的“公交老物件儿文化交流大集”吸引了众多资深公交迷、公交一线职工参加,在北京公交驾校的活动现场,数十位公交老物件儿收藏爱好者带着3500余件藏品“赶集”,以实物展示的形式讲述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公交的历史变迁和城市生活的发展。

  一张展台前,大大的蓝色方向盘、棕黄色双人座椅和红底白字写着“北京市公共汽车”的车门引起许多市民的注意。“这些藏品来自我们收藏的国产第二代汽油车解放CA141,大家看它的零部件是不是很像卡车的。”收藏爱好者吴戈介绍,这型汽油车生产于上世纪90年代初,已经在2006年夏天全部报废。

  “别小看这些零部件,他们记录着首都公交发展的点点滴滴。”吴戈依次拿起手边的一张张公交线路牌说,“比如这张300路发光线路牌,1997年左右为了让车辆标识更显著,公交集团在长安街、二环路等,道路上试点,晚上是绿色荧光,但只用了三四年。”

  从最早完全靠手掰的数字线路牌、灯箱式线路牌,到LED发光二极管线路牌,再到2012年后普遍使用的能显示图形文字的点阵式线路牌,都代表着不同时代的公交技术水平。

  “34路汽车开往大郊亭”“车辆出站了,请您注意安全”……循声而去,记者来到一张摆满报站器的展台前。“语音报站器是为了减轻司机售票员工作强度推出的。”收藏爱好者孙迪介绍,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今,语音报站器已经更新了十多种,最初只能存储一条线路信息,现在能存储150辆线路信息。

  公交老月票、历代公交车车模、七八十年代的公交线路图……3500余件展品讲述着首都公交发展史。


注: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