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馆为市民提供公益艺术课堂,一点不新鲜,因为这是文化馆的本职工作之一。但如果把公益课堂安排在晚上进行, 满足更多上班族的实际需求,可就是件新鲜事儿。每个工作日的每个晚上,18时至21时,密云区文化馆的“夜课堂”都会为上班族亮起灯。堂堂课满员、听课证一证难求,特别受欢迎的课堂,还有人打“站票”在走廊听。上班族用实际行动给“夜课堂”投了满意票。
“夜课堂”的想法,源自密云文化馆利用微信平台开展的一次居民文化生活需求综合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想要学习艺术、了解艺术的市民很多,他们分布在各个年龄段和各行各业,而且想学的艺术类别也五花八门,许多人还有更加具体的上课时间期待——晚上。这多少让文化馆人犯难:晚上上课,就要利用工作人员的休息时间啊。
几经琢磨,馆长宋歆鑫拍了板。根据调查结果和文化馆能够提供的资源,安排了油画、古琴、瑜伽、书法、摄影等20多个艺术门类39项课程。老年人喜欢的书法、二胡、葫芦丝等课程安排到白天,受上班族追捧的瑜伽、健身操、中国舞等课程安排在18时至21时半。数一数,有一半课程被安排在了晚上。
三月中旬,艺术培训班报名开始当日,就有2000多人关注了文化馆微信公众号,810人自助报名。最终有450余人拿到了听课证,这个数字已经接近文化馆场地的承载极限。
每周三和周五晚上的律动健身操,最受上班族欢迎。近200平方米的练舞室回回都是满员。“真是再大的教室也盛不下学员舞动的热情。”任课老师、密云文化馆舞蹈团团长赵春玲说,这堂课由她和舞蹈团的娄卫东团长共同教授。两人针对上班族肩、颈、腰容易疲劳等特点,特别设计了几套舒缓身体的动作。由于这两位老师在圈子里人气很高,有许多人慕名而来,报名人数达到130余人,,只有70名学员挤进了教室,其余报名者只能等下一期开班了。
“加、打、加、滑……往怀里头打,用板儿尖儿滑……”循声往教室里一看,儿童快板课也在晚上授课。任课老师刘桂彪不仅教会了不少小徒弟,还成功把小朋友的家长也变成了快板粉丝。郭子庭的妈妈裴海容原本是来陪孩子学的,学着学着自己也成了刘老师的学生,每次上完课,母子俩回到家还你一句我一句练段子呢!“十八愁、吹牛皮、十三辙……”裴海容在谈到这些段子的时候如数家珍。
两代人同在文化馆里上课的,还有梁雨林和他的儿子。儿子学快板的时候,梁雨林就跑到文化馆一层票儿房唱一票儿。“以前在公园唱,刮风下雨总是坏兴致,现在来文化馆的票儿房唱,冬暖夏凉,孩子在上面学,我在下面唱,两不耽误。”
上班族的心愿虽然得到了满足,但开办夜课堂对于只有33名职工的文化馆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除了聘请“梅花奖”得主王凤芝等名家,文化馆还有10名业务骨干担任艺术公益课的老师。夜课堂推出后,老师们常常晚上10时多才能回到家,这课堂能坚持多久呢?宋馆长说,文化馆特地开始了“轮班制”,晚上需要带培训班的老师,第二天可以倒休半天,这让大家干得踏实,教师队伍也稳定了下来。
首期“夜课堂”将持续至6月底。届时,按照教学计划,绝大多数课程都已取得阶段性教学成果。暑期班将接着登场。届时,当初没能抢到听课证的上班族,又有了一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