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通州奥体公园,人们在游船上一边诵读经典诗作,一边欣赏大运河两岸美景。当天,2018“书香通州”大运河阅读行动在这里启动。本报记者 饶强摄
从地铁口出来,穿过北运河大桥,左转,走过新翠的林荫道,便见一座颇具汉唐特色的大楼屹立于眼前,这就是位于运河园路与通胡大街交叉口的通州区图书馆。早上7点,读者们便在图书馆门口排队等候,只为求一个舒适的座位。此番盛景几乎每天都能见到。
图书馆建筑风格古朴大气,进入馆内,浓浓书香混着檀木香扑面而来。读者们有的倚靠在花梨木的书架上挑选书籍,有的坐在座椅上品味咖啡,还有的坐在窗边,享受午后一米阳光带来的静谧。环顾四周,流动的线条构成“大运河”文化的磁场,雕有文化发展史的华夏文明墙直达九层。
通州区图书馆历史可追溯到1916年京兆通县通俗图书馆,自从2013年图书馆新馆试运行以来,一直致力于“向市民开放每一平方米的空间”,为市民打造属于他们的文化休闲空间。“就像之前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一样,小到刚会走、大到九十九,读者只要有需求,我们就必须想到。”馆长杨兰英介绍说,“图书馆的每一层都有主题,服务不同群体。”无论是专为残障人士开设的盲人阅读区,还是为儿童打造的集图书、视听、AR体验于一体的儿童阅读区,或是专为老人设置的报刊阅览室、年轻人常去的电子阅览区,都秉持着“知家乡 爱家乡”的理念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我一直喜欢去图书馆,以前工作忙,没多少时间,现在退休了,几乎天天呆在这儿。”读者王林军手拿一本《宇宙》说道,“我不会电脑,也不会打麻将,就只能看看书,尤其喜欢看和物理相关的书。”
每逢周末,图书馆也到了人气最旺的时候,适合不同年龄段读者的活动纷纷举办,“书香运河讲堂”“读书汇”“人文通州纪实摄影”“亲子故事会”……“我们想以参与的方式将更多市民吸引到图书馆,让传统文化真正深入人心,打造立体式阅读。”图书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众多专家、志愿者也走进图书馆为读者讲大运河文化,讲昆曲,讲古琴,讲国学。这些活动常常爆满,一票难求。“这里是我们爱书人的家。”一位读者说道。实习生 梁诗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