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本地新闻>正文

北京首座公共藏书楼昨开放

时间:2018-04-24 10:55:09    来源:北京日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昨天,红楼公共藏书楼开启了入藏模式,即日起开放预约体验,不久后将开启试运营。藏书楼是在位于西四的原红楼电影院的基础上改建而成,将成为西城区市民的又一处文化阅读空间。图为小读者参观体验。本报特约摄影 于志强

  家里书太多搁不下,扔了又舍不得。针对这一广大爱书人的“心病”,西城区推出全国首创的互联网+新型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红楼公共藏书楼,该藏书楼由位于西四西安门大街闲置多年的红楼电影院改造而来,市民可以将自家有价值的图书免费托管至藏书楼供他人阅读。昨天下午,藏书楼,开放体验,迎来首批藏书代表。

  入藏图书不乏名家名作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红楼公共藏书楼,闲置多年的红楼电影院已装修一新,完全看不出电影院的痕迹,不大的门脸橱窗里,大大的繁体“書”字让人一眼便能辨认出。

  公共藏书楼正门朝西,进门是一个宽约5米,长约30米的通道,这里是休闲阅读区。通道尽头便是近2000平方米的主体藏书区,四周布满了三层高高的书架,中间保持了电影院的空间风貌,北面是一块大屏幕,南面是原电影院座位台阶,改造成了可以入座的阅读区,中间区域摆放了四排读书桌,屋顶透明的顶棚让整个大厅显得特别透亮。穿过大厅到东面是后台研究区,主要入藏知名专家学者的精选藏书和手稿,可以为相关的学术研究和创作出版提供个性化服务。

  昨天,藏书楼,开放体验,迎来的首批藏书代表有李四光外孙女邹宗平、载涛之子金从政、沈家本曾孙沈厚铎、吴祖光女儿吴霜等,梁思成的学生、,建筑考古学专家杨鸿勋的捐赠书籍首批入藏,并挂牌“杨鸿勋书屋”。

  藏书楼工作人员周园介绍,主体藏书区由原来的大影厅改造而成,藏书分三层,第三层是一些已故名家大家的藏书,以及编写或出版过著作的当代作家和专家学者自己的作品,还有部分他们品读过的藏书。很多书都是有些年头的“老书”,比如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2月出版的《红楼梦》有三册,已经泛黄。第二层是各出版社合作的图书,有人民文学出版社、作家出版社等。第一层是市民个人藏书区及共享阅读区。整个藏书楼目前能藏图书近10万册。

  藏书大厅平时作为阅览区域开放,也可为各类读书会、讲座、新书发布、阅读沙龙等阅读推广活动提供免费场地。

  托管图书5年为一个期限

  周园介绍,红楼公共藏书楼入藏图书分托管、捐赠和合作三种方式。托管是指图书所有人将藏书存放在藏书楼,所有权还属于委托者,但可以供公众在红楼阅览,一期以5年为限,5年期满后根据托管者意愿延期托管、或,托管、或转捐赠。

  市民想要托管自己的图书,可先通过“红楼公共藏书楼”APP、微信公众号或电话预约,经过初筛后,藏书楼会安排专家对其进行评估,有价值且适合的书才会选入藏馆,入选图书以人文社科类为主。

  捐赠是指依照《图书馆法》,由西城图书馆接受捐赠或委托藏书楼保管运行,供读者借阅,捐赠入藏的图书至少会在红楼放置5年,然后视情况,入藏红楼或调拨其它公共图书馆。合作是指与出版发行机构合作,为藏书楼提供新书,这部分图书可借阅可购买。

  红楼公共藏书楼集私人藏书楼、公共图书馆、实体书店于一体,以“众藏、共阅、分享”为核心理念。

  藏书楼面向社会免费开放,无论新书、旧书,读者办理阅览卡后,都可以在藏书楼内免费阅览、借阅,部分图书借阅回家后,如果觉得想留下,直接在APP上就可购买。同时,红楼藏书楼还开设了口述史采制工作室,将面向入藏者及社会公共提供个人口述录制和定制化出版服务。

  盘活闲置文化资产的创新探索

  红楼公共藏书楼由西城区文化委负责开发改造,建成后转由社会化专业机构运营,这也是该区盘活闲置文化资产的一种创新探索。

  据西城区文化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对很多生活工作在西城,乃至全北京的人来说,红楼电影院都是难以磨灭的美好文化记忆。红楼始建于上世纪30年代,原为红楼球社,1945年11月20日改为红楼影院。这座具有七十多年历史的老字号影院,曾是北京市第一家宽银幕立体影院、第一家“无障碍影院”,是那个年代,中外影片首轮放映的最佳影院之一。2012年,因为建筑、设施破损老旧,无法满足公众观影体验要求停止放映。

  为盘活闲置的文化资产,延展城市的文化记忆,西城区从2014年开始谋划对红楼进行改造提升,由政府提供公共空间,委托社会机构运营,让沉睡于民间的个人藏书重新进入社会流通,激活藏书背后隐藏的人文价值,让老红楼电影院披挂上阵,重新焕发文化活力。(记者 刘桥斌)


注: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