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十年,本市第二次启动污染源普查工作。昨天,本市召开污染源普查启动大会。记者了解到,此次污染源普查将建立全市污染源普查数据库,并制定污染物风险源地图。普查结果将于2019年发布。
普查入户数量约800万家
市环保局局长方力介绍,污染源普查每十年一次。污染源普查旨在全面、系统、准确地掌握本市各类污染源的数量、结构和分布状况,掌握区域、流域、行业污染物产生、排放和处理情况,建立健全,污染源档案、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和环境统计平台,为改善本市环境质量、防控环境风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依据和支撑。
此次普查标准时点为2017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17年度资料。普查对象为本市行政区域内有污染源的单位和个体经营户。普查范围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移动源及其他产生、排放污染物的设施。
环保部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办公室主任洪亚雄表示,北京是继内蒙古、江西之后全国第三个召开工作启动会的省份。此次普查入户数量约800万家,其中工业企业的数量大约700万家,调查规模是第一次普查时的两倍。
普查核心是环境质量改善
洪亚雄介绍,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于2007年开展,主要是服务总量减排等环境管理工作。而这次的污染源普查工作,也是围绕环境管理来开展的,但核心是环境质量的改善,所有的工作都将围绕这个核心来开展。因此,在国家普查内容的基础上,本市会增加相关专项补充调查。
污染源普查工作分为“前期准备、清查建库、全面普查、总结发布”四个阶段。2017年开展前期准备等工作,2018年完成前期准备、清查建库和深入开展普查工作,2019年完成工作总结并发布普查结果。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市、区分级负责,部门分工协作,街乡镇组织实施,各方共同参与”的基本原则,普查质量管理将覆盖普查全过程。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各自环境保护工作职责做好污染源普查工作,各级政府要对各自辖区内污染源普查质量和结果负责,多方配合,分级负责,实现本市污染源普查工作的精细化、全面化和高效化管理。
建立全市污染源普查数据库
通过对全市污染源普查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本市将建立污染源普查数据库,并将制定污染物风险源地图。
洪亚雄透露,此次污染源普查最终要形成三大成果。首先是确定污染物,也就是影响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物质,以及引起环境质量的敏感物质。“主要是围绕污染物去追溯排放源在哪里,再去调查污染源的基本信息和活动水平,然后核算排放量,,再追溯回来,看能不能同环境质量状况对得上。”洪亚雄说。
剩下两个成果分别是要有一套科学反映污染物排放的数据,和一套能动态更新的污染源名录。洪亚雄说,排放数据和污染源名录最终都要体现在一张图上。举个例子,比如一个区域内出现了污染,通过地图,就能知道污染源在什么位置、排放了什么污染物、排放量多少等。
另外,污染源普查不同于任何普查,因为所有的数都是算出来的,所以就要求有一套对污染物污染源排放的科学核算方法。“比如许可证的发放,环境税的核算,都要根据这套科学核算方法。”洪亚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