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早八点多,海淀区苏州街,一脸浓密的络腮胡,鼻梁高挺、眼眸深邃的巴基斯坦小伙纳伊姆骑着电动车,来到了创业大街6号楼五层的办公室。
打开电脑,和同屋的中国同事们打了声招呼,纳伊姆便一头扎进了工作中。纳伊姆是智能制造公司Swie.io的硬件工程师。电脑桌旁摆放着连了好几个仪表、锅盖大小的“金属罩”,这是他负责的技术项目。可别小看这个金属罩。将一块四分之一手机大小、密布着各种元器件的电路板放在它下面,系统就能立刻火眼金睛般准确识别出电路板上哪里有问题,并显示在电脑上,指导工程师进行修复。
4个月前,纳伊姆结束了他在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的硕士生涯。“不管在全球哪个地方,只要有好机会,我都愿意尝试!”在中国、巴基斯坦、美国寻觅了几个月,投了上百份简历后,这个满怀探索与冒险热情的小伙子也曾因为语言差异碰过不少钉子。“有很多公司给我发了面试笔试通知,好几轮都通过了,,却说因为不能讲中文,无法录用我。”纳伊姆回忆起刚刚毕业后的那段坎坷经历。
最终,在中关村创业大街落地的一家瑞士公司看中了他的技术能力,“公司现在正逐渐把总部搬到北京来,在南非、瑞士等地还有分支机构,我能用英语与全球同事沟通,北京办公室的同事们也大都可以英文交流,现在我们合作得非常融洽!”
与纳伊姆一样,与他的办公室仅一墙之隔的韩国人金贤洙,也在留学生涯结束后选择留在北京创业,负责一家韩国人工智能公司的中国区业务。
除了提供创业公司所需的融资、市场等服务,为了吸引服务这些海外高端人才,办签证、学中文、租房子……生活中遇到各种问题,纳伊姆、金贤洙们都能找创业大街的“落地服务小组”帮忙解决。
创业大街上,不仅创业团队有越来越多的“洋面孔”,连为创业者服务的机构也迎来不少国际友人。德国人魏叶特就是其中之一。
2017年,创业大街启动了中关村第一个全球创新社区,努力扩大大街的国际创新资源“朋友圈”,吸引国际人才。在北京创新创业环境的吸引下,经过竞聘考核,曾在咨询公司工作的魏叶特成了这里的全球孵化业务部,经理。与海外创投机构、大企业、大,等平台对接,吸引海外优秀项目来北京落地,是魏叶特每天的工作任务。“这里比德国更有激情,我喜欢这份工作。”魏叶特感叹。
除了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在纳伊姆的事业规划中,还有个连接中巴两地创新资源的远大规划。“中巴两国关系很不错,但科技交流并不多。三五年后,等我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希望能在推动中巴科技人才、创业项目的交流上多做点事!”
巴基斯坦、韩国、美国、瑞士……曾经的全国创业,中关村创业大街,正逐渐成为海外创新创业者的热土。如今,在中关村创业大街全球创新社区里,已经入驻了5家外籍团队,并为上百家海外项目提供了孵化服务,创业大街过去一年孵化外籍项目的比例已达12%。